「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安排了地球科學觀測及應用、空間科學實驗及探測、應用新技術等領域的十餘項高精尖的任務,這些實驗有的是在探索宇宙最深處的奧秘,有的是幫助人們更好的認識海洋和大氣,有的甚至是在解決將來星際旅行時食物的問題……
圖1 天宮二號在軌飛行示意圖(圖來源於「了不起的中國製造」官方微博)
「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為我們探索空間植物生物學提供了良好的在軌研究平台,使得我們能夠直接觀察不同植物的種子在太空中從萌發、生長、開花到結籽的全過程,得以更好地了解和掌握未來太空農業發展的可能。
圖2 天宮二號高等植物培養實驗海報
兩種具有不同生長特性的植物——擬南芥(長日照植物)和水稻(短日照植物),幸運地作為「植物太空人」,搭載「天宮二號」飛船開啟了一次不平凡的太空之旅。
小小的太空「溫室」中,生長盒區域是植物生長的空間,由透明材料製成,光源從頂部照射,相機從側面拍攝成像。
圖3 天宮二號上的「現代迷你太空溫室」,左側為擬南芥,右側為水稻(圖來源於中科院上海生科院植生所)
在生長盒上貼有透氣膜,用來保障植物與溫室內有一定的氣體交換,而液態水不會從透氣膜中逸出,以此來保障植物生長過程中所需的水分。
藉助實時成像技術,研究人員可以觀察微重力條件下,擬南芥和水稻從種子萌發、幼苗生長和開花發育全過程。
圖4 擬南芥和水稻在天宮二號中度過的一生(圖來源於中科院空間應用工程與技術中心)
視頻右側展示的就是擬南芥在高等植物培養箱中,由短日照(2016年10月至12月)轉變為長日照(2016年12月1日至2017年8月1日)後的圖像。
我們可以將它與地面對照進行比較。地面對照在同樣條件下,於2017年1月30日完成全部生長周期後,枯萎死亡;而空間中的擬南芥則多活了7個多月,還抽出了大量的花薹,說明空間擬南芥雖然生長較慢,但是壽命顯著延長,整體生長量也極大增加。
視頻左側展示的是水稻的整個生長周期,包括種子在空間的萌發、葉片的生長與展開。
在空間生長的水稻葉片不能像地面生長水稻那樣向上伸展,而是多向性,這是因為失去了重力引導的原因。
在這個過程中,科研人員還發現了不少有趣的現象,其中有一些是之前從未觀察到的。
1. 空間的水不能有效得回到土壤中
圖5 在天宮二號中生長的水稻(圖來源於中科院空間應用工程與技術中心)
在空間微重力條件下,水稻的根壓作用將土壤中的水分通過葉分泌出來,但由於沒有重量,不能有效地回到土中,水分不能有效循環,這是我們天宮二號實驗首次發現的。
圖6 水稻在天宮二號和在地面生長的對比圖(圖來源於中科院空間應用工程與技術中心)
上圖中,A、B、C是水稻在「天宮二號」生長的影像,葉尖有大量水珠;D、E、F是在水稻在地面生長的影像,葉尖沒有水珠。
2.空間紮根困難,迂迴尋找土壤
圖7 這張螢光照片展示了植物生長過程中根的運動(圖來源於中科院空間應用工程與技術中心)
在空間微重力條件下,根失去了向重力性生長,表現為自由生長狀態,呈現螺旋狀攀附生長,並保有尋找土壤的能力,這也是我們首次發現的。
圖8 地球上植物根的生長(圖片來源於網絡)
而在地球上,植物的向重性使得植物根能夠向下生長至土壤中,保證植物能夠充分吸收土壤中的水分與礦質營養。
這些研究為解析微重力條件下高等植物形態建成,以及從種子萌發、營養生長向生殖生長轉變過程的調控機理提供了新的知識,對植物栽培和品種選育等都具有重要意義。
文章來源: 科學大院
國家空間科學中心微信公眾訂閱號(ID:nssc1958)
國家空間科學中心
進入空間 發現科學 公益服務 科學傳播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