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訊十大傳奇之一 騰訊名字是因為工商局批的?

摘要:今日騰訊股價突破250元大關,再創上市新高,今年以來累計漲幅超30%。關於騰訊,我們之前說了很多關於個股、產品方面的東西,今天換個輕鬆點的角度,通過10個真相,走進騰訊成(ba)長(gua)史,帶你看一個不一樣的騰訊。

以下為正文:

1、 最早想出的名字,第四個才是騰訊

在註冊公司名稱時,決定都取「訊」作為尾綴,表示與「通訊」有關,而前綴的選擇則發生了一些周折。馬化騰回憶說:「最早想出的名字叫網訊,就是網絡通訊的意思,最直接,最簡單,第二備選的是捷訊,第三個是飛訊,第四個名字才是騰訊。工商登記是我父親替我跑的,他回來說,前面幾個都登記不下來,就『騰訊』可以。我想,有我的名字太個人色彩了,不太好。但父親說,就是這個了吧,要不然就註冊不下來。於是就叫騰訊了。」日後有人推測,「騰」取自馬化騰的名字,「訊」則與「潤迅」有淵源,也是八九不離十的解釋。

公司英文名Tencent的靈感,則來自Lucent(朗訊),「當時講究左右對稱,Tencent就很對稱」。把這個詞分開來,就是Ten Cent(十分錢),騰訊日後以微結算的盈利模式成就大業,也許是「天意」。

2、開發「QQ」是一個偶然的事件

馬化騰團隊投入ICQ開發,是一個偶然的事件。

就在 1998 年 8 月前後,馬化騰在廣州電信的信息港上「閒逛」,無意中看到一個招標新聞,廣州電信想要購買一個類似 ICQ 的中文即時通信工具,正在公開向全社會招標。馬化騰當即與張志東、曾李青商量,大夥兒覺得技術難度不大,可以去試一試。但是,招標會馬上就要開了,已經沒有時間做出產品,只能做一個技術方案去競標。

第二天,曾李青去打聽消息,很快帶回來一個令人沮喪的情報:此次參與競標的是廣州電信旗下的飛華公司,他們已經完成了所有的產品開發,起名為 PCICQ 。「這就是一個內定的標,我們去了,也絕對沒有機會。」曾李青在辦公室里嚷嚷說。

但是,馬化騰還是決定一試。他與張志東閉門數日,寫出了一份競標書,他們必須要給這個「紙上產品」起一個名字,馬化騰想到了open(開放),於是就叫 OICQ,中文名為「中文網絡尋呼機」。

正如曾李青所預料,在競標會上,廣州電信沒有給騰訊任何的機會,飛華不出意料地成為中標者。

在回到深圳後,五位創業者坐下來,討論一個問題:是不是「真的」要把 OICQ 給開發出來?在許晨曄的記憶中,這是騰訊歷史上第一次發生激烈的爭論:「那次,大家爭論得挺熱烈的,說什麼的都有,主要是一點也看不到賺錢的機會。而且,前面已經有台灣資訊人、網絡精靈和飛華在做了,市場還需要第四個『漢化 ICQ』嗎?但是,美國在線花幾個億買走 ICQ 又好像很給力。當然,大家最後還是聽馬化騰的。」

馬化騰說:「要不我們先把它養起來吧。」

1999年第一版OICQ截圖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90/node1543040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