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蘋果公司,2017年註定是一個不安定的年份,各種問題現在全面指向蘋果公司,公司銷售業績不斷下滑。還向中國的大部分軟體收取30%蘋果稅,實在是無理取鬧。在中國這個以和為貴的大國,對此事紛紛表示憤怒,並沒有跟蘋果公司鬧翻。
蘋果貪婪的讓厄運降臨了,蘋果財政方面雖有這充裕的資金流動,在股市也有著巨額資金,真的是這樣嗎?
股票暴跌
自上周開始,美國科技股遭遇暴跌。蘋果公司上周五股價下跌近4%,周一,繼續下跌,收盤時下跌了2%,兩天內蘋果股價損失了6.2%。
是什麼導致蘋果股價的暴跌呢?
在中國「玩火」,報應來了?
(歡迎大家在本文末尾留言並評論)
蘋果「抽成」,凶多吉少
蘋果定製的30%+10天帳期的霸王條款,蘋果惹起眾怒,但這真的動搖蘋果了嗎?
AppStore條款正式指出,通過虛擬貨幣的打賞應當被視為應用內購,蘋果將從中提取30%的分成。 面對蘋果要收「過路費」的要求, 很多APP已紛妥協 :
知乎:上交32%「蘋果稅「
陌陌、映客、花椒:上交30%「蘋果稅」
艾媒諮詢CEO張毅認為,蘋果此次的做法有點鋌而走險,「可以理解為,蘋果硬體收入下滑,更多地想發揮渠道作用,是利潤就不想放棄,但是這部分新增收入也撐不起下滑的硬體。」
財經作家劉曉博直言,徵收30%的「蘋果稅」,可謂非常愚蠢。蘋果沒有搞明白:有機會接受打賞的人雖然不多,但他們是意見領袖,擁有大量的粉絲。你對意見領袖「徵收重稅」,能得到他們對蘋果公司的好評嗎?他們就會影響到粉絲的觀點,進而影響到蘋果公司的市場具有率。
另外,對於消費者而言,吃穿住行都與移動應用關聯緊密,如果只有蘋果的用戶參與不了或者和別人不一樣,很有可能讓蘋果流失用戶,即便是新產品發布,其吸引力也會打折。
蘋果將面臨16億罰款
在蘋果研發過程中盜用威斯康辛大學的技術,被判賠償威斯康辛大學2.34億美元,摺合人民幣16億。蘋果方面還發言自己不是故意的。並上訴法院,法院給出結果是維持原判。PS:難道收30%的蘋果稅也不是故意的?
日前,蘋果強硬表示要從平台中抽取用戶讚賞的30%作為分成,就此事,本文稍作解釋,對蘋果此舉的得失進行分析:
什麼是「應用內購買?」
通俗一點講,蘋果、安卓應用商店比喻成公開且免費貨架,APP是商品,APP裡面獲得的收益,蘋果要收取30%稅,蘋果你搞另類?另外打賞是用戶對作者、主播的支持,作者、主播跟蘋果公司並沒有任何分成協議,收取30%的金額,法律依據明顯不充足。
安卓或藉機痛擊蘋果
如果蘋果和微信二選一,用戶又會怎麼選擇呢?
在中國以外的全球其他市場,蘋果或許有恃無恐。但在中國市場,蘋果則高估了自己的影響力。
微信做為本土化網際網路移動應用,堪稱智能機標配,如果蘋果要放棄微信,那要找到相對應的替代品。而微信在中國又能用什麼APP來替換呢?
如果中國市場沒有蘋果呢?
目前,中國智能機品牌已經崛起,華為,OPPP,VIVO,已經躋身世界5強,在中國市場上優勢更加明顯。
但蘋果在中國市場才勉強進前五,即使蘋果再厲害,也並不是不可被替代的。如果蘋果強行跟中國人民對著干,被替代的幾率將愈來愈大,離退出中國市場也就不遠了。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90/node1537319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