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界:SIM卡再見!以後手機不用再裝它了,eSIM強勢取締

歐界報道:

說起SIM卡,相信大家一點都不會陌生。日常我們使用手機、筆記本電腦,SIM卡是手機的「標配」,沒有了它就不能接入網絡運營商進行通信服務。其實這張手機卡已經變過好多代了,起碼有三種樣式了,目前最新的是最小的nanoSIM卡,但是隨著現在電子產品越來越薄的情況下,其內部空間寸土寸金,能省元件就省。終於,有人要在SIM卡這一塊要動刀了。6月1日消息,Intel、微軟以及一些OEM廠商在台北電腦展宣布了重要消息,將從今年開始普及eSIM技術,避免在設備再開啟上網卡的SIM卡槽。

說到eSIM,即是虛擬SIM卡,它將傳統意義上的SIM集成到手機或電子產品的晶片上,經過動態寫入數據的方法完成傳統SIM卡的功用。這樣一來,不但可以讓用戶更加靈活的選擇運營商套餐、隨時更換運營商,不再受到網絡制式的限制,還可以省去SIM卡製作的成本,用戶在使用過程中也將不必再擔心卡芯的損壞等問題。同時,eSIM技術更加安全,eSIM卡內所包含的安全信息,可用來幫助企業進行私有網絡的身份驗證。設備數據的遠程管理、找回與刪除等安全防護更加容易。這次Intel聯合微軟以及一些OEM廠商在台北電腦展宣布開始普及eSIM技術,華碩、惠普、華為、聯想、VAIO、小米等都參與到了聯盟中。其中,高通的SoC早已實現對eSIM的支持,這也是剛剛宣布的驍龍835移動平台Win10電腦領先Intel平台的地方。

除筆記本設備外,日常的SIM卡更多是應用在手機上。此前就有報道,e-SIM將在明年開始進入4G智能機,不過局限於小範圍的測試。其中,領銜的三大智能機廠商三星、蘋果、華為下決心推廣則要再等到2019年,這就意味著e-SIM卡技術到了2019年才全面普及。最後,有了eSIM技術,解決了多方面的痛點。屆時,用戶可以自由的切換運營商切換,無需進行複雜的銷號再入網就可以進行運營商網絡的更換。自由切換帶來的另一個好處是,用戶不再受到某一家高額的消費套餐所限制,未來將會所有的需要網絡傳輸的設備都可以通過eSIM來實現。

無疑,這種做法是動了運營商的奶酪。因為eSIM一旦全面實行,肯定不利於運營商的發展,存在著資源競爭問題。當下,三大移動運營商除了推出更優惠更多流量的套餐來吸引新用戶外,也在推出各種新措施。例如在5G道路上,聯通推出了「異網漫遊」功能,即在用戶可在不換卡的情況下切換移動4G信號。其中,原理與上面提到的虛擬SIM卡類似。這場行業與運營商之間的博弈,看來是曠日持久的戰役。總而言之,eSIM的應用是未來的一種趨勢,給用戶帶來的利好是也可預見的。e-SIM卡的推出意味了未來傳統SIM的消亡,對行業也是一輪新的革命,大家對此是怎麼看待呢?

來源:線上采編,如涉及版權問題或者尋求報道,請及時聯繫歐界傳媒網 o2ojie.com!

歐界傳媒 | Jie Media

五年專注有深度的網際網路世界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90/node1523617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