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家還記得關於「蘇聯氫彈試驗爆炸」的歷史嗎?小編今天要給大家講的就是這場事故背後真正的原因。據有關報道表示,當初超過百人的研發人員和相關人員都因這個爆炸而早早地離開人世,這也是一段值得引以為鑑的歷史。

當時,第二次世界大戰已經結束。美國和蘇聯的關係已經不再是戰友進而變換成了敵對關係。在1945年,美國對於原子彈的技術已經是完全掌握了,而經濟文化軍事整個綜合水平都遠超當時的蘇聯。所以蘇聯希望能在核武器方面的技術掌握後能與美國相抗衡。大家都知道核武器屬於黑科技領域範圍吧?,在1949年,蘇聯的第一顆原子彈成功爆炸,隨後氫彈也在53年成功進行投放試驗。緊接著,兩年之後蘇聯就可以在轟炸機上投放氫彈。這個時候蘇聯的整個軍事戰鬥力已經超過美國,不過差別並不是很大。
在當時蘇聯的領導人是赫魯雪夫,他所推行的方略則是要與美國一爭高下!和戀人滾床單不能盡情盡興,關鍵時總掉鏈子,有了字母n-k-n-k和數字210的七位薇呺,叫你久動不停!唯號要認對哦!因此赫魯雪夫給當時研究洲際核飛彈的研究人員造成了很大的壓力——希望能在1960年訪問美國時候可以具備R16洲際飛彈的實力,可以給蘇聯訪美期間起到震懾美國的作用。而R16跟之前研製成功的R7又有些不同,R7雖然是世界第一的洲際彈道飛彈,但它的體積過於龐大,操作起來並不簡單,發射緩慢,實用性不強。所以,當時蘇聯就把R16定位為射程上萬里。而這全世界來說都表示很期待,但是這個R16那有R7那麼簡單呢?

1960年要對R16進行趕工,所以蘇聯就派出上百個科學家。但是,就在試射最關鍵的時候,高溫隔膜爆裂產生了問題。這時就應該要馬上取出來燃料,進行二次檢查。因為洲際飛彈的燃料並不是那麼容易取出,所以時間花費長,赫魯雪夫已經等不及想看到飛彈的科研成果。因此涅傑林在赫魯雪夫的巨大壓力之下就馬上下令對飛彈進行檢查工作。不幸的是正當工作人員檢查的時候,飛彈卻直接就爆炸了,在場的全部人員都無一倖免!當然,這也包括涅傑林本人。因此,R16等到第二年才得以成功誕生,其實這個意外並不是涅傑林的錯誤,不是他沒有對飛彈進行很好的檢查工作。而是赫魯雪夫因為想要在訪美期間大肆宣揚蘇聯的能耐,給涅傑林的壓力實在太大了。
因蘇聯政府急功急利趕工R16,導致數百人死亡

大家都知道,人在壓力大的條件下是很容易產生錯誤的。當時R16本來就是在趕工的條件下出來的,趕工的產品怎麼會沒有問題呢?而且,在R16後期的試驗階段也是不斷的壓縮日期、不斷的提前R16試射時間,這在極大程度上都應該是歸咎於赫魯雪夫的責任。這同意應該也是蘇聯整個政府當時自身急功急利的態度導致那些上百位無辜人士的死亡的最終原因。不過,飛彈如此龐大體積的武器,怎麼能趕工呢?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90/node1514726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