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輸就輸在,對於新興事物,第一看不見,第二看不起,第三看不懂,第四來不及。
——馬雲
回想下,每一批成功人士都是:當別人不明白的時候, 他明白他在做什麼;當別人不理解的時候,他理解他在做什麼;當別人明白了,他富有了;當別人理解了,他成功了。
任何一次機遇的到來,都必將經歷四個階段:「看不見「、「看不起「、「看不懂」、「來不及」;任何一次財富的締造必將經歷一個過程:「先知先覺經營者;後知後覺跟隨者;不知不覺消費者 !」
與時俱進、無關年齡,是財富的源泉!
人們常說眼界決定一個人的高度,可什麼是眼界呢?度娘給出的解釋為目力所及的範圍,引申指見識的廣度。
但在我看來,比起見識的廣度,眼界更是一個人看待世界的深度,一個人的眼界與年齡無關,與見識有關。
並不是說隨著年齡的增長一個人的眼界就開拓,一個深居大山的老翁,見識的寬度並不一定比得上大都市的兒童。
一代更比一代強最深層次的原因就是信息資源的日趨豐富,站在前輩們的肩膀上,晚輩們可以儘可能地避開其所走過的彎路,在已知的領域繼往開來,在新鮮領域開創新的天地。
網際網路+眾籌,市場新生力量
這個時代變化有多快?從第一台計算機誕生到網際網路發明,不過44年;從門戶網站到電子商務的崛起,不過5年;從智慧型手機普及到微商遍地,不過1年。
這是一個怎麼樣的時代?這不是金星撞火星,也不是火星撞地球,而是「新世界」在撞擊「舊世界」!
當今中國,「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已成為當前中國經濟轉型發展進程中的關鍵詞之一。然而,對於正處於這片熱土之上的創業者來說,這既是一個最好的時代,也是一個最壞的時代。
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時代呼喚和歷史機遇下,我們該如何破解創業高失敗率的魔咒,已經成為擺在所有人面前的歷史難題。2014 年,中國的歷史上留下了許多印記。比如說,拉開了「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歷史序幕;再比如說,2015年被稱為「中國眾籌元年」。
隨著網際網路時代的深化發展,近年來,逐漸崛起的網際網路金融已成為世人矚目的商業現象,由於其提供了多樣化的融資渠道和方式,為解決中小企業和初創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提供了新的契機。如果說網際網路金融是金融的皇冠,那麼眾籌就是皇冠上最耀眼的明珠。
起源於美國的基於網際網路平台的眾籌融資模式,在國外興起僅有十多年時間。引入中國後,形成了一股學習和嘗試的熱潮,在中國這片商業熱土上不斷演變生長。
由於中國獨特的文化基因和法制環境,西方的眾籌模式因為難以突破融資額太小、營銷目的強、陌生人風險大、股權眾籌存在法律瓶頸等問題或偏差,在傳入中國後,發生了一些分化和變異。
例如,最早將眾籌概念引入中國的「點名時間」,後來轉型為智能產品的首發平台,採用「預售 + 團購」模式,不再標榜眾籌。
然而,同樣是中國特殊的文化土壤和制度環境,卻孕育和產生了以北大 1898 咖啡館為發端的具有本土原創性和顛覆性的新眾籌模式。
這種以籌人為核心的商業模式,超越了融資手段,回歸了眾籌本質,深刻體現了費孝通先生提出的解釋中國人組織行為邏輯的「差序格局」概念,體現了中國「熟人社會」中,重視人脈圈子、追求自我管理的文化特徵和思維方式,我們稱之為——中國式眾籌。
與其他眾籌模式不同的是,中國式眾籌具有很強的實戰操作性、邏輯自洽性和完整的方法論體系,實操效果獨樹一幟,真正體現了網際網路時代的時代精神——平等、共享、開放、去中心、網絡化、自組織,具有極強的標杆意義和廣闊的想像空間。
籌人勝於籌資,這是中國式眾籌區別於西方眾籌模式的核心特徵。
所謂籌人,是指眾籌合伙人不但出錢,更要出力(出才能、出智慧、出人脈、出資源……),核心是將企業(或項目)未來發展所需資源提前鎖定為股東,將高成本的外部交易變為低成本甚至零成本的內部合作,通過資源的匹配、激活和置換實現合作共贏。
中國式眾籌的內在邏輯顛覆了傳統的創業創新模式,能夠大大提高創業成功率,解決創業高失敗率這個世界性難題,成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完美落地利器,從而開啟了一個創業新時代!
在移動網際網路時代,通過中國式眾籌的創業方式,用戶、生產者、消費者合而為一,能夠同時解決資金、人才、客戶和品牌傳播等幾大創業難題,打破傳統創業瓶頸,快速拼接優質資源,實現企業的跨越式發展。
創業 3.0 時代,就是資源組裝、協同共享、「打群架」的眾籌創業時代!單打獨鬥、單純依靠資本的創業時代將成為歷史!
眾籌終將改變世界!
你說呢?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90/node1501877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