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14日至18日,在美國里諾召開的3GPP RAN1 會議上,華為等中國企業主推的極化碼(Polar Code)打敗美國主推的LDPC碼和法國主推的Turbo碼,成為5G eMBB場景在短碼上的控制信道編碼方案。
從1G到5G,基本逢10年必出新一代通信技術。每一代通訊技術的更新換代,意味著各國通信行業未來的盈利占比,更重要的是話語權。
2007年,中國的公司已經加入3GPP。中國通信協會成員潘峮回憶,那時中國的公司在會議上是很弱勢的,包括華為也沒有話語權。
在3G時代,中國在通信行業的自主產權是CDMA。從性能上來講,CMDA與CMA2000和WCMA來比較差,用戶體驗不佳。但如果沒有自主的產權,中國難以培養出來像大唐、中興這樣的大公司。
同時,幾十萬的通信方面的人才在做3G自主產權的過程中被慢慢培養出來,為4G階段TD-LTE奠定基礎。到了4G時代,全世界很多國家都在使用TD-LTE。

2016年1月,中國5G技術研發試驗於全面啟動,5G技術研發試驗將在政府的領導下,依託國家科技重大專項,由 IMT-2020(5G)推進組負責實施。其主要目標是支撐5G國際標準制定,推動5G技術研發及產業發展,促進全球5G技術標準形成。
目前,華為、中興等7家國內外企業參與了第一階段的測試,並在9月份完成了7個無線關鍵技術和4個網絡關鍵技術的性能和功能測試。其中,華為測試驗證了極化碼在移動網際網路和物聯網業務情況下的性能優勢。第二階段試驗將重點開展面向移動網際網路、低時延高可靠和低功耗大連接三大5G典型場景的無線空口和網絡技術方案的研發與試驗,並計劃在2017年底前完成。

在13日召開的華為MWC 2017溝通會上,華為高層透露,支持5G標準的產品將在2018年推出,正式上市時間可能會在2019年。據介紹,雖然目前5G標準還沒有出爐,但華為已經可以通過類似的方式,提前實現相關技術,華為Cloud Air將實現5G在現有頻譜

工業和信息化部信息通信發展司司長聞庫表示,我國政府一直高度重視5G發展,積極推動5G技術標準與產品研發。據聞庫介紹,我國於2016年1月份率先啟動5G技術研發試驗,並於9月份順利完成5G技術研發試驗第一階段測試。
為支撐形成具有競爭力的全球統一5G國際標準,同步推進5G概念樣機設備開發,培育5G產業鏈,我國從2016年9月份至2017年9月份開展5G研發技術試驗第二階段系統驗證測試。第二階段測試工作將基於統一的設備規範和測試規範,面向5G典型場景開展

針對我國在5G領域取得的進步,大量媒體將其解讀為「拿下5G時代」。但是,事實是否是這樣?無論是LDPC,還是如今的Polar,他們的發明專利均不屬於中國本土。而且直至被5G採納,誰也不敢篤定是高通還是華為,抑或是其他人將成為最終的霸主。
此外,5G標準的統一需要各方合力,僅靠一家獨大是無法實現的。如今,全球通信業已達成共識:5G要形成一個統一標準。但不可否認的是,標準之爭牽涉巨大的商業利益,要達成全球的同一併非易事。在全球化大背景下,任何一個國家或是任何一個公司想要「碾壓」對手,形成「一家獨大」的格局顯然是不可能的。要形成統一的全球5G標準,不僅需要有關各方貢獻最新的研發成果,還要儘可能團結大多數,必要時還需作出適當的妥協與讓步。

G高速行動網路將不僅可使用於手機高速上網,也可為物聯網提供快速資訊連結,例如無人駕駛的自走式車輛,以及農用拖拉機,或是居家的洗衣機和烘乾機等,TNO 的發言人 Gjalt Loots 做出上面說明。除此之外,高速行動網路也可以為遠程護理髮揮重要的作用,以因應越來越多需要獨立生活,壽命也越來越長的老年人。
為迎接在即將到來的5G時代,華為堅持投入、持續創新,通過強大的技術支持,持續的創新,華為帶領世界通信企業漸漸步入5G時代,同時也反映出我國通信企業在核心技術實力上的進步,可以說在未來的5G時代,華為又一次成為風向標。通過華為等相關通訊企業的努力,共同參與5G通訊標準的制定,相信中國的5G將會成為世界的標準!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