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開春震撼歐美!北斗衛星關鍵性大突破!定位精度突破米級!美國航母戰艦戰機無所遁形!
近期,美國《科技日報》報道了中國「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發展情況,認為相關測試表明中國的星載設備在高精度、抗干擾、抗輻照等技術性能上有重大提升,揣測中國「北斗」系統能夠實現全球組網進行導航定位,再加上中國的「遙感」探測衛星和「天鏈」數據傳遞衛星,可以使解放軍具備實時追蹤並鎖定美國航母戰鬥群的能力,偵察範圍將覆蓋全球。
《科技日報》認為,中國新的「北斗」衛星和「遙感」衛星探測定位精度已經突破米級,像美國海軍「尼米茲」級航母那樣的龐然大物,都難以躲避中國衛星的監控,可以看出,中國已經為「北斗」系統全球組網做好了準備。
首先是提升星載原子鐘的授時精度,這是導航定位衛星的核心元件,決定衛星的定位精度,中國的目標是開發每300萬年只有1秒誤差的全球頂級原子鐘。提高原子鐘的精度不僅可以提高定位精度,還可應用在電力、銀行、通信等國民經濟重要領域。
其次,中國繼續延長導航衛星的使用壽命,「東方紅3號」衛星的設計壽命是8年,新的導航衛星延長到10~15年,可減少發射補網衛星,經濟效益大大提高。中國繼續強化「一箭多星」發射技術,以壓縮發射成本,提高衛星組網效率。
再次,「北斗」全球組網後將成為真正的國際化定位系統,其兼容性已經達到標準,即可以在同一終端上接收「北斗」、GPS和「格洛納斯」信號。對於用戶來說,這樣既能提高定位精度,還增加了系統的可靠性。中國與泰國、俄羅斯等國進行了不同程度的合作,建成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後,將在更多的合作夥伴國建設地面站,與其他已經投入應用的導航系統聯合提供服務。
最後,北斗的成本優勢也會令美國喪失很多機會。GPS系統的總投入約為300億美元,每年相關收益約600億美元。「北斗」系統的建設和使用成本都比GPS低,預計到2020年收益將達570億美元。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