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據環球時報23日報道,在歐洲航天局剛慶祝完伽利略衛星導航系統上線後,就傳出了衛星搭載的原子鐘大量出現故障,如今已經過去了數天之久,但歐洲航天局至今還沒有找到解決的辦法。伽利略導航系統將有30顆衛星組成,日前已經有18顆衛星在軌運行,而大量衛星原子鐘出現問題,將嚴重影響後續衛星的發射任務,從而在一定程度上也延緩了伽利略系統的進展,去年12月歐洲航天局曾高調宣稱,伽利略將成為世界上精度最高的衛星導航系統,隨著大量導航衛星的發射成功,歐洲將結束對美國GPS和俄羅斯格洛納斯導航系統的長期依賴。
1999年為了擺脫對美國全球定位系統的依賴,歐洲公布了伽利略衛星導航系統計劃,並為此投入了高達34億歐元,但由於成員國之間存在重大分歧,伽利略衛星導航計劃曾多次推遲。2003年歐洲主動邀請中國加入伽利略計劃,為此中國向該計劃投入了2.3億歐元,這也在實質上打破了美國主導的歐洲對華武器禁運,但自2005年起歐洲逐漸開始轉向美國,不但將中國阻擋在伽利略計劃決策機構之外,而且在技術開發方面也故意設置障礙,很顯然歐洲有意在排擠中國,這引發了中國方面的強烈不滿,後來歐洲乾脆直接將中國踢出了伽利略計劃。

實際上中國之所以加入伽利略計劃,也是為了擺脫對美國全球定位系統的依賴,上世紀九十年代初美國曆時20年,耗資200億美元打造的全球定位系統全面建成,在1991年的海灣戰爭中GPS為美軍攻擊伊拉克目標立下了汗馬功勞,戰後美全球定位系統名聲大噪,包括中國在內的不少國家都向美國購買了GPS定位服務,但這在很大程度上容易受制於人,而這種事情並不是沒有發生過,在1996年台海危機期間,美國派出兩艘航母戰鬥群向中國施壓,而中國為了反制美軍有可能的軍事干預,直接試射了4枚東風-15彈道飛彈,但這4枚戰術飛彈都偏離了目標,很顯然是美國在定位系統上做了手腳。

類似的事情後來又發生了一次,當時兩艘中國驅逐艦在西太平洋執行任務時,定位系統莫名其妙地出現了故障,地理坐標竟然顯示在中國內陸,兩艘驅逐艦的技術人員反覆檢查設備後,都沒有發現定位系統出現任何故障,直到兩天之後中國方面才知道了真相,是美國故意關閉了西太平洋部分區域的信號,從而導致兩艘中國驅逐艦在大洋中迷失了航向,但如果在戰時美軍在定位系統上做了手腳,那麼中國的飛彈、戰機和軍艦都將成為瞎子,這對中國來說絕對是不敢想像的,因此,中國也有意研製導航定位系統,以擺脫對美國全球定位系統的依賴。

2000年中國首顆北斗衛星發射升空,到2003年中國共發射了3顆北斗衛星,後來中國加入了歐洲的伽利略計劃,國產北斗導航系統建設有所放緩,直到2006年歐洲將中國踢出伽利略計劃,痛定思痛的中國才下決心研製國產北斗導航系統。在全國科技工作者的努力下,中國已經發射了23顆北斗衛星,到2020年基本上能形成全球服務能力。日前中國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已經超越了伽利略計劃,成為了僅次於美俄第三個成熟的衛星導航系統,反觀歐洲伽利略計劃,不僅頻頻推遲計劃,而且衛星時常發生問題,當初歐洲將中國踢出局,想必十年後的今天恐怕非常後悔。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