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周末,一件大事低調地發生,沒有激起多大水花,但其意義絕不能被低估。
沒錯!長安君說的就是這個文件——《關於促進移動網際網路健康有序發展的意見》,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正式印發。這個文件重點相當突出,全篇就只說了一件事情,我國下一時期應該怎樣發展移動網際網路!中國網際網路,終於迎來了自己的「成人禮」。
為什麼說這個文件意義非凡?因為這份文件不僅是一個產業政策,更是一項關係社稷民生的頂層設計。因為在中國,網際網路從來就不簡簡單單是項新技術,或是個通信工具,而是承載著沉重的歷史和民族使命。
在中國,發展好網際網路,一向是主基調,是實現諸多目標的前提和基石。
發展網際網路是中國的國家意志——承載民族復興的夢想
有人說,網際網路是上天送給中國的禮物。因為網際網路出現之時,正是中國國門剛開,國人震驚於祖國與西方國家發展差距,苦於追趕無門之際。我們找到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卻還在摸索一種具體方法,帶領我們跨越人均GDP300多美元與西方2萬多美元的巨大鴻溝。
網際網路出現,為中國提供了一條捷徑。中國從工業革命開始掉隊,現在要開始補課,按部就班重走西方百年來的工業化道路,註定我們只能是追隨者。我們要彎道超車,就必須有新方向、新速度。在這關口,在上個世紀進入九十年代不久,中國人民注意到了網際網路,敏銳地捕捉到了信息化的機遇,一腳繼續走工業化的道路,一腳開始邁上信息化的征程,結果不僅並行不悖,而且信息化大大推動工業化,走出了一條新型工業化之路。
網際網路的發展,還被寄託了民族情感。近百年來,中國人民心理上一直處於拉扯撕裂中,一方是華夏文明漢唐威儀的自豪感,另一方則是一度淪為殖民地半殖民地的屈辱感;史上中西力量對比的演進更令現實的挫敗感愈來愈深。中國人民需要一個新崛起,來理順心緒,走向新的成熟。

正因如此,中國人民從一開始就以最大的熱情擁抱網際網路,將其視為國家再次走向富強的橋樑。網際網路在中國承載了在別的國家不曾承載的東西,這就是民族復興的希望!
發展才是硬道理——「驅動引領」
在剛剛發布的《關於促進移動網際網路健康有序發展的意見》中,大篇幅強調「強化移動網際網路驅動引領作用」。
這絕不是場面話,這是一個歷史性的判斷。短短的「驅動引領」四個字,背後是最高決策層深刻的宏觀思考、戰略決斷,是對即將到來的「萬物互聯」時代的前瞻性布局。
「驅動」二字,確認了網際網路在整個經濟社會發展中的地位。過去二十年里,中國以跑百米的速度完成了已開發國家用幾百年完成的長跑路,解開了市場化、全球化、信息化三大命題。這三大問題深刻影響著國家前途,網際網路是其中關鍵。現在,中國經濟身處新一輪挑戰,困難不小,發展路徑「質變」需要強勁的動力源,在哪?移動網際網路就是答案。
「引領」二字,預示著整個經濟社會發展的方向。用移動互聯去改造一切,這是即將到來的一場新技術革命,正如蒸汽機、電力發明後一樣。有人說,「網際網路+」是駛向未來的諾亞方舟,登不上就會被歷史淘汰。移動網際網路的發展進入了下半場,「網際網路+」走到了舞台中央,成為決定大方向的引領者,各行各業都將面臨著移動互聯的選擇和改造。清晰認知到移動網際網路的「引領」作用所在,這是歷史性、前瞻性判斷。
網際網路移動化,歷史岔路口即在眼前,各國都摩拳擦掌。在這樣一個新舊交替時刻,《意見》既是操作層面的方法論,也是發展思路的展示,中國已然超越了跟隨者階段,也不再滿足於並駕齊驅,而是占據領跑位置上的野心。
「創新發展」——發展的問題在發展中解決
「完善市場准入制度」「加快信息基礎設施演進升級」「實現核心技術系統性突破」「推動產業生態體系協同創新」「加強智慧財產權運用和保護」……這是《意見》對移動網際網路發展路徑的部署,不僅重點突出、方向明確,而且對現存的一些問題也給出了改進之道。
任何技術或行業發展,都難以脫離螺旋上升的路徑。發展既不會一帆風順,也絕不會有利無害。不能因噎廢食,是人人都懂的道理。要解決「發展」的問題,只能依靠「繼續發展」。
比如,信息化帶來了」數字鴻溝」。過去二十年,東西部發展差異、城鄉發展差異在網際網路作用下更加明顯。資源越來越集中,落後地區更加邊緣化,這是信息化的一個負面效應。中國不允許在自己廣袤的國土上,出現「兩個中國」——一個「網際網路中國」,一個「網際網路外中國」。「數字鴻溝」,不僅僅事關中國人的信息平等、文化平等,也事關經濟平等和政治平等。我們必須嚴肅對待、高度重視「數字鴻溝」的存在。
移動網際網路創造了彌合」數字鴻溝」新的可能和最短路徑。智慧型手機越來越便宜,4G網絡普及到絕大部分村莊,所有農民都可以用上先進的、便利的網際網路技術,城鄉發展機會更趨平等,扶貧工作更是出現新思路。
此前,人們普遍擔憂核心技術掌握在西方少數國家手中,信息化會使國家安全受制於人。《意見》中規劃,「實現核心技術系統性突破,加緊移動網際網路最新技術布局,儘快實現部分前沿技術、顛覆性技術在全球率先取得突破。」再次表明,技術安全問題的解決,不能靠抗拒網際網路,而要依靠繼續發展、創新發展,將核心技術抓到自己手中。

爭奪國際話語權——有發展,才有底氣
今天的國際舞台上,網際網路領域的競爭與合作,主要在中國和美國之間進行。
在PC網際網路時代,中國緊緊追趕美國,主要技術和產品以複製、模仿美國為主,以至於當時有人描繪中國網際網路的模式是「C2C」(Copy to China)。移動網際網路大潮掀起後,中國人奮起直追,中美兩國逐漸並駕齊驅,互有領先,現在全球網際網路市場的領導企業(蘋果、谷歌、亞馬遜、Facebook、騰訊、阿里巴巴)全部來自中美兩國,在全球最強網際網路企業排名前十名中,美國六家中國四家,中國現在幾乎可以與美國平分秋色。
中國厚積薄發,在網際網路領域一步步爭得自己的話語權。一個典型是移動通訊領域,兩個月前,中國華為公司主推的Polar Code(極化碼)方案正式成為5G控制信道eMBB的場景編碼方案,中國廠商從2G時代的跟隨者,到3G時代的參與者,現在成為4G、5G時代的規則制定者。
中美發展實力愈發接近,在網際網路領域的競爭就愈發激烈。戰場正在向歐洲以及廣大發展中國家擴展,對全球網際網路治理規則的制定權之爭也火藥味十足。
從世界範圍看,斯諾登等事件後,美國的全球主導權正在減弱,歐洲對美國制定的遊戲規則越來越不買帳,中國的主張受支持度不斷走高。更為重要的是,中國網際網路發展的模式受到越來越多國家的青睞,中國網際網路經過二十多年的發展,我們可以為廣大的發展中國家提供信息化和網際網路發展和治理的解決方案,我們可以提供足夠先進的網際網路技術,而且在網際網路消費領域、在應用層面,我們許多方面甚至超越美國。甚至有觀點猜測,如果特朗普政府執意推行「逆全球化」的政策,中國人若是能夠抓住機遇,全力發展,通過實施「一帶一路」等重大戰略持續推進,世界就有可能變成兩個網際網路——美國的網際網路和美國以外的網際網路。中國縱橫世界,美國則閉關鎖國。
這個畫面能不能成真最終取決於實實在在的網際網路發展成果。網際網路發源自美國,仍有不少核心技術掌握在美國手中,這是我們先天不足的地方,而在後天,如果我們的理念不能保持先進,如果我們的戰略出現重大失誤,如果我們不儘快把核心技術等短板補上,我們連爭奪戰的「門票」都可能失去,中美決戰只能停留在腦洞中,甚至可能出現」中國的網際網路和中國以外的網際網路」這種結局。
今天,我們迎來了《關於促進移動網際網路健康有序發展的意見》這樣的頂層設計、謀篇布局,它將我國的移動網際網路發展推向了一個新的階段。移動網際網路的發展舞台發生了質的飛越。這就仿佛一個青蔥少年,迎來了自己的成人禮,邁過了這個門檻,他將更獨立地面對風雨歷練,也將擔當更多的使命和期許。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90/node1405603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