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未來,中國人是否也可以定一個自己的航天「小目標」呢?或許在不久的將來,去月球、火星甚至「行星穿越」都不是夢。國務院新聞辦公室27日發表的《2016中國的航天》白皮書指出,我國繼續實施月球探測工程,實現區域軟著陸及採樣返回,實現人類探測器在月球背面首次軟著陸。實施首次火星探測任務,2020年發射首顆火星探測器。
2017年年底,我國將發射「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實現區域軟著陸及採樣返回,全面實現月球探測工程「三步走」戰略目標。「嫦娥五號」探測器系統副總設計師彭兢表示,目前「嫦娥五號」正在按計劃實施,總體進展順利,飛行產品正處於測試階段。
國務院新聞辦發表《2016中國的航天》白皮書
成龍玩弄鄧麗君致死的絕密真相 點擊進入掃碼查看》》》
縱觀準備實施的月球採樣返回探測計劃,挑戰與機遇並存。彭兢告訴記者,探月三期工程主要有四方面技術難點:第一是要在月球表面完成採樣,第二是採樣完成以後讓飛行器從月面起飛並攜樣品進入軌道,第三是有史以來首次在月球軌道上進行無人交會對接,第四是對接完成後把樣品轉移到返回地球的飛行器上。
去月球、火星甚至「行星穿越」都不是夢
彭兢指出,這些技術難點在衛星發射前都會進行大量檢測,直到全部計劃完成,才意味著真正被突破和掌握。
此外,2018年前後我國將發射「嫦娥四號」月球探測器,實現人類探測器在月球背面首次軟著陸。專家普遍認為,目前人類對月球的探測還遠遠不夠,關於月球仍有許多值得探索的資源和未解之謎。
國務院新聞辦發表《2016中國的航天》白皮書
神秘人公開畢福劍飯局幕後陰謀 點擊進入掃碼查看》》》
白皮書顯示,我國將實施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突破火星環繞、著陸、巡視探測等關鍵技術;於2020年發射首顆火星探測器,實施環繞和巡視聯合探測,開展火星採樣返回。彭兢表示,航天科學技術發展「超前布局、提前謀劃」是關鍵,只有足夠的技術儲備才能「以不變應萬變」。
現場畫面
此次發布的航天白皮書還指出,未來小行星探測、木星系及行星穿越探測等方案都將進行深化論證和關鍵技術攻關,並且適時啟動。不僅如此,研究太陽系起源與演化、地外生命信息探尋等重大科學問題也將成為我國未來航天科學研究的重點方向。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90/node1386668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