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蘋果公司要回美國去製造一事,不得不回到上個月末,特朗普直接要求蘋果公司CEO庫克必須回美國生產iPhone手機、電腦等蘋果產品,而不是在中國或者越南等其他地方,還公開表示當蘋果回到美國生產,就會削減其企業稅。
這一舉措,有外界猜測可能是因為特朗普耿耿於懷在本次美國總統大選中,庫克積極支持的一方是希拉蕊。其他廠商也唯恐後續出台的政策會有所不利。
據統計,蘋果的766家零部件廠商中346家是設在中國大陸,僅69家在美國而已。那麼問題來了,如果蘋果公司回美國生產,中國廠商是否會跟隨一起去美國?
日前,這個問題已經得到了相關答案。《每日經濟新聞》採訪了在中國的多家蘋果上游零部件供應商,他們紛紛表示沒有要跟隨去美國建廠的計劃,主要是考慮到蘋果公司回美後,中國大部分供應商的工廠、人工、物流成本會造成利潤大幅減少、中美文化不同的適應成本高等方面。當然最大的考慮因素是勞動力。
從蘋果官方公布的2016年供應商名單可以發現,在全球範圍內,蘋果擁有18家組裝工廠,中國就占了14家。蘋果手機產業能有九成的利潤空間,都歸功於中國供應鏈的助力。美國的合格製造與組裝工人總數量也不比中國多。
一旦蘋果公司回美,成本將會大幅度上升,會直接造成供貨周期變長。就單從蘋果公司所需的國外生產的零部件和原材料,比如美國沒有生產iPhone手機的必要鋁土礦,要提前幾個月預定欠缺的貨物,而後再運送到美國去,帶來的巨大風險是加劇庫存增加、良品率等,直接造成iPhone手機成本的大幅度上漲。畢竟,在這世界上沒有一種科技產品原料,可以從開採階段到完工階段都輕易完整地只在一個國家實施。
另外,特朗普雖然會對美國企業減少企業稅,但卻會徵收沒在美國本土製造、聘請其他國家工人,卻將商品銷售會美國的企業高達35%的關稅。這就有可能逼得像蘋果這樣有海外製造工廠的企業不得不搬回美國,或者放棄美國市場。
眾所周知,iPhone手機本身定價就很高,一旦成本增加,勢必會影響蘋果的全球競爭力。據統計,若蘋果回美國生產iPhone手機,每部iPhone手機的成本至少增加30美元;如果完全由美國製造,那麼成本還會再增加100美元。
而全球整體供應鏈正在向中國市場轉移、消費者轉向中國手機製造商的趨勢不可逆,近年來,隨著國產手機的不斷發展,蘋果對供應鏈的約束力在不斷減弱,相反國產手機逐步掌握了對供應商的主導權與議價權。比如,華為、OPPO擁有自己的生產工廠,雷軍親力親為掌管小米供應鏈,國產手機的供應鏈環節生產線在逐步提升擴大。同時,一些國產手機品牌也開始培育可調配性更強的的供應鏈企業。
對於蘋果回美製造,對中國會產生一定的衝擊,但也是中國廠商加強自身供應商生態鏈,強化自身產能、創新力的好機會,也是為爭奪一年銷量達15億部的智慧型手機這個龐大市場加強自身優勢。
實際上,早在今年上半年,蘋果公司就有跟富士康、和碩聯合科技等代工企業提出過跟隨蘋果公司去美國生產的計劃,但都被拒絕了。這次,更多的中國廠商也直言拒絕這個想法,不知後續蘋果公司將何去何從?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90/node1384136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