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神舟十一」號飛船發射成功並與此前發射的「天宮二號」空間站完成了對接,兩名航天員景海鵬和陳冬開始執行中國航天員迄今最長太空駐留任務。這次任務發射引起了世界上各大航天強國的重視,畢竟以現在世界各國的情況,我國的空間站很有可能會成為他們日後必須去抱的一條「大腿」。
「神舟十一」號與「天宮二號」完成對接
冷戰結束後,美蘇雙方在航天領域展開了競賽。但是隨著阿波羅11號飛船在1969年搶先登陸月球,兩方在航天方面的競爭出現了分歧。前蘇聯在與美國登月的太空競賽中落敗,因此轉向了其他方向來展示他們的航天實力。空間站,就是其中的一種。
阿波羅11號飛船登陸月球
1971年4月19日,人類歷史上首個空間站「禮炮一號」發射升空。但是「禮炮一號」作為一個實用空間站卻是失敗的:「聯盟10」號飛船試圖與「禮炮一號」進行連接的嘗試失敗,航天員未能進入空間站;「聯盟11」號飛船倒是連接成功了,可是在返回地球時卻出現了返回艙失壓的故障,三名航天員不幸遇難。
「禮炮一號」空間站(網絡圖)
「禮炮一號」的失敗並沒有影響蘇聯人對太空的探索,直到80年代,蘇聯一共發射了5座第一代「禮炮」空間站與2座改進型的第二代「禮炮」空間站,進行了大量試驗。其中值得一提的是,這七座「禮炮」空間站中,「禮炮二號」、「禮炮三號」與「禮炮五號」這三座空間站是純粹的軍用設計,「禮炮三號」空間站還搭載了一門23mm航炮,進行了射擊試驗。
「和平」號
80年代,蘇聯根據以往的空間站建設經驗,在第二代「禮炮」空間站的基礎上研製出了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第三代空間站「和平」號。1986年2月20日,「和平」號空間站的首個核心艙發射升空。「和平」號空間站尚未完全建設完畢,蘇聯就解體了。繼承了「和平」號空間站的俄羅斯不能獨立支撐它的運作,這時,美國人藉機加入了進來,為「和平」號空間站提供了一個太空梭的對接艙,從此一起在「和平」號空間站上快樂的玩耍了起來。最終完成的「和平」號空間站包含6個經常在軌的組件:核心艙,量子1號天文物理艙,量子2號氣閘艙,「晶體」號實驗艙,「光譜」號遙感艙,「自然」號地球觀測艙與太空梭對接艙,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人造太空建築。「和平」號空間站一直服役到2001年,才因年久失修墜入南太平洋。
ISS「國際空間站」
在空間站上,美國人卻顯得不太熱心。整個70年代,美國人除了利用「阿波羅」登月計劃的剩餘材料,發射了一座不成功的「天空實驗室」空間站外,沒什麼其他動靜。1979年「天空實驗室」退役後,美國人在80年代的「星球大戰」計劃中搞了一個「自由」號空間站。但是隨著蘇聯的解體,美國人加入了「和平」號計劃,這座空間站被擱置。直到90年代末期,「和平」號已經超期服役,美國人才把這座空間站翻了出來,與俄羅斯拉了一群小弟,把這座空間站建了起來。這就是目前世界上規模最大的空間站ISS「國際空間站」,也是世界上唯一的第四代空間站。這座空間站採用了桁架式結構,所有艙室能夠在桁架上自由組合,功能極其強大。
「天宮一號」發射升空
這座空間站雖然功能強悍,但是對我們來說並沒有什麼卵用。在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的「神舟」飛船發射成功後,我們也試圖加入國際空間站計劃,卻被美國人拒之門外。於是,我們開始了自己的空間站研製計劃。
2011年9月29日,我國的首個空間實驗室「天宮一號」發射升空。這座實驗室先後與「神舟八號」與「神舟九號」飛船對接成功,完成了空間站計劃的第一步。這一步,我們走得極其紮實,在「天宮一號」上進行了很多太空試驗。
「天宮一號」與「神舟九號」飛船對接成功模擬圖
如今,隨著「天宮二號」的發射,我們又在建設大型空間站的道路上邁出了堅實的一步。在2020年前後,我們將要建設的目標空間站,才是我們的目標。至於美國人與俄羅斯人,卻發現屆時「國際空間站」的服役期已滿,沒有新的空間站可以使用了。NASA的科學家們,還在為日後的計劃發愁。
雖然我國的空間站計劃起步時間很晚,起點也並不是很高。即使是未來的目標空間站,也沒能超越「國際空間站」的規模。但是一步一個腳印的走下去,我們的未來必定是在星辰大海。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90/node1326299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