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大概就是偶像的力量~
馬雲影響力究竟有多大?今天探長也吃了一驚。
有一個叫Eduardo Moreno的史丹福學生,在谷歌中搜索「How to build something bigger ?」(如何創建一家偉大的公司)時,發現了馬雲的演講。從此,他在創業最困難的時候,就會聽一聽馬雲的教誨,就像打了雞血一樣,熬過難關。
今天,跑得比香港記者還快的探長就帶大家認識下這個小夥子Moreno。他從史丹福碩士畢業後,創辦了O-Robotix,研發了水下無人機SeaDrone,一款可以幫你在水下做探測的設備。
(Eduardo Moreno和他的水下無人機)
先來看看SeaDrone究竟是什麼
SeaDrone,字面翻譯是「水下無人機」,你把它丟入水中後,就可以操作它探索水下的世界,並使用它的攝像頭進行水下拍攝。作為成立剛剛一年的公司,O-Robotix已經在全球賣出100多台價值3000多美元的Seadrone。
從外形上看,SeaDrone圓頭圓腦,十分呆萌,有點像卡通形象小黃人。它體重6千克,配備一組LED燈用於水下照明,機身有多個渦輪用於水下行進,同時,還有一個可轉動的攝像頭用於水下拍攝。
(SeaDrone近照)
SeaDrone的性能指標還是非常出色的。目前,他們可以探索到水下200米深的範圍,而續航時間可以達到3個小時,充電時間為50分鐘。同時,SeaDrone的腦袋上還拖著一根長長的「辮子」:這是一根300米長、可承重150千克的線,用於數據傳輸,以保證SeaDrone在水下能夠乖乖聽從指揮。
(海豚,SeaDrone和它的小「辮子」)
之所以使用有線連接而不是無線連接,是因為無線模塊實在太貴了。當然,還有一個重要原因是:防止SeaDrone丟失!
沒錯,把這麼一個小東西丟進浩瀚的大海,如果沒有一根線扯著,你分分鐘就會把它搞丟的。
SeaDrone目前的功能非常簡單,就是單純的拍攝。當探長問到未來是否會加入機械臂時,Moreno表示,他們的定位是大眾市場,暫時不會加入複雜的功能和操作,所以應該不會加入機械臂,加個小抓手倒是有可能。
用一台iPad即可操作
SeaDrone的操作非常簡單,新手很好上手,完全是在iPad中可視化操作。
花一分多鐘看下這段現場演示視頻,你就會明白
傳統的機器人,在操作上是非常麻煩的,找對一個角度非常困難。而SeaDrone可以在水下自動保持平衡,攝像頭傳來實時的前方圖像,你可以像玩遊戲一樣操作虛擬搖桿前進後退。
此外iPad上的操作App還允許SeaDrone做一些可編程的動作,比如檢查周圍是否有漁網,或者360度旋轉拍攝周圍海景並同步發送高清視頻給平板。
而在下一版中,他們還會加入更傻瓜的操作方式:你只要在螢幕上點選要觀測的地點,SeaDrone就會自己往那兒跑。
除了操控外,你在iPad上還可以看到SeaDrone的相關指標,還包括實時3D模型同步,讓你在岸上也能知曉水的SeaDrone正處於什麼姿勢。
(SeaDrone怎麼動,iPad上對應的3D模型就怎麼動)
100多台SeaDrone都賣給了誰?
Moreno說,第一批SeaDrone已經在運送至用戶手中了,共有100多台,主要的客戶是水產養殖者、漁民還有船隻檢查維修人員。對於水產養殖業,大量的水下觀察是必須的。
(SeaDrone拍攝的高清視頻)
而對於漁民和水手來說,船隻、碼頭、漁網和水下管道都需要定期檢查。以前人們必須用昂貴的遠程操縱潛水器,或者訓練有素的潛水員。但是現在,SeaDrone可以勝任大部分這樣的工作,所需花費卻大大降低,並且非專業人員也可以輕鬆操縱它。
而恰恰是這批用戶給了SeaDrone很好的改進意見。在他們實際操作檢查船隻的時候,他們發現很難讓SeaDrone往上看,於是告訴了Moreno這個痛點,Moreno就在新一代的機器上把攝像頭從機身中移出了一點。
(之前的攝像頭是藏在機身下的)
針對這些客戶,O-Robotix還搭配出售一個雲平台,可以儲存和管理SeaDrone獲得的水下數據。「不同於在紙上手寫紀錄,或者人工保存視頻照片,我們的雲平台可以自動抓獲並組織這些數據。管理人員甚至可以直接提交報告。」Moreno這樣說道。
據說,國內某大學的教授也購買了一台。還有一些企業會購買至少兩台,一台運行著,一台充著電,交替耍。
10多年的興趣終成為事業
現子啊28歲的Moreno,14年前從墨西哥來到美國。他從小最愛的就是造東西。而10多年前,還在上高中的他就開始研究水下機器人了。
最早,他在Discovery探索頻道看了水下機器人的節目後,就開始了自己的研究,從最早業餘愛好,到參加一些機器人比賽,再到大學時候的課題,他把興趣做成了事業。
(Moreno與探長交流中)
在史丹福讀研的時候,他在課業上只花30%的時間,而在機器人上卻花了70%的時間。有次,他在修理水下機器人的時候開始嘗試使用無人機的一些零部件,然後發現價格要便宜好多(看來做水下機器人的廠商還是蠻黑心的啊lol)。於是,他就想到為什麼不做個定製的無人機在水裡跑呢?
而後來,他們的實驗室里出現了一台某公司新出的水下機器人,但Moreno和他朋友Shuyun Chung覺得並不是那麼好用,難以想像他們在市場上的前景。於是,兩人決定自己做一個面向大眾市場、專註解決基本問題的水下無人機,而不是操作複雜、功能繁多的水下機器人。
(左邊這位,就是Shuyun Chung)
五個人的團隊,分散三地,卻依然出色
在有了水下無人機商業化的想法後,Moreno和Shuyun就創辦了現在這家公司,Moreno負責硬體,Shuyun負責軟體。隨後,他們又招募了一個來自德國的核心成員,以及兩個來自Moreno墨西哥老家的成員,他們分別負責銷售、運營和機械。
而後來,Shuyun前去波士頓的MIT繼續攻讀博士,在人工智慧領域研究頗深的他在做SeaDrone的下一版軟體疊代,一個更智能更自動的版本。現在這一代SeaDrone你或許還需要學習怎麼操作,而未來應該是更傻瓜式的;另外,未來機器應該能夠智能識別出它採集到的數據是否有價值,從而減少數據分析的工作量。
(Moreno在一個孵化器中辦公,這裡充滿了各種手工品,還有雷射切割機等硬貨)
高手在民間
雖然與合伙人分隔在兩地,還有兩位小夥伴在墨西哥,Moreno表示他對團隊的戰鬥力是非常有信心的。
Moreno和探長分享了一個故事:當他在拚命尋找一名機械工程師的時候,他在家鄉一個偏僻的小鎮里,聽說有這麼一個野生的技術宅。於是Moreno跑去見他,然後跟他談論水下無人機的事情,結果這位仁兄跟他滔滔不絕地聊了不少關於機器人的想法,直接把他說懵了。於是他明白,這個人找對了。
(作為初創公司,SeaDrone的做工已經相當不錯)
學習馬雲,克服創業路上最大的困難
當探長最後問到他在創業中遇到的最大困難是什麼時,Moreno說,是如何平衡好遠見和細節。
「你很難做到像馬雲一樣有個長遠的視野,同時又能把眼前的小事做好。」對於Moreno來說,遠見是水下無人機可以完成更多的高難度任務,但是細節上,怎麼不斷修改,造出新版本,確定投資,讓人們願意用等等問題,他還在不斷解決。
讓我們祝這個馬雲的小迷弟好運吧!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90/node1301132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