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星史上最「慘烈」召回:或耗資170億美元

據路透社報道,日前,韓國三星電子宣布將再度停止其旗艦手機Galaxy Note 7的銷售,而這次可謂三星發展史上最為「慘烈」的召回事件,或將耗去三星高達170億美元的善後費,而此舉也無異於將這款問題不斷的三星旗艦手機判了最終的死刑。
在今年九月初的時候,不斷有媒體爆出三星最新款旗艦機Galaxy Note 7發生自燃的消息,這也讓彼時的三星不得不緊急宣布召回多達250萬台已售出的Note 7手機。本周二,這一危情再度升級:隨著對其更換後的新Note 7手機自燃事件調查的深入,三星目前已通知相關移動運營商,讓它們停止銷售或退換售價為882美元的Note 7手機,並告知Note 7手機用戶,關閉他們的Note 7手機。
當三星在焦急地等待著美國安全監管部門的調查結果的同時,一些投資人和業內分析師也預測,三星或將直接拋棄問題不斷的Note 7手機,轉而加快其新機型的研發,以此來儘可能地減輕Note 7手機對三星財務和聲譽上所造成的危害。
「在最糟糕的情況下,美國或將直接判定Note 7這款產品完全不合格,並下達對它的禁售令,」 HI Investment Securities的分析師Song Myung-sub這樣說道。
根據包括瑞士信貸集團(Credit Suisse)在內的相關分析師的預測,如果三星停止銷售Note 7手機的話,這就意味著在Note 7的這個產品周期內,三星將失去高達1900萬台手機的銷售量,其總價值約為170億美元。
此前,業內分析師普遍預測三星將在今年第四季度恢復對Note 7手機的銷售,這樣的話,其預估出來的召回和流失客戶損失約為50億美元。但如今隨著三星對Note 7的再次停售,其帳面損失將遠遠超出這一預估。
本周二,韓國《韓民族日報》引述了一位不具名人士的說法,稱三星很可能將永遠地停止對Note 7手機的銷售。截至目前,三星還未對這篇報道的說法進行任何回復。
「此舉或已扼殺了Note 7這個品牌,」 舊金山(專題)研究公司Charter Equity Research的總經理愛德華·施奈德(Edward Snyder)這樣說道。
「當三星渡過這個難關後,他們還將不得不去重新取回市場對它的信任,到那時,隨著三星Galaxy Note 8的發布,三星還需要向消費者再度證明自己的產品是合格的。」
本周一,一位知情人士透露稱三星目前已經暫時停止了對Note 7手機的生產,而這或將促使三星最終不得不徹底停止對Note 7手機的銷售。
野村證券分析師預計,若三星已生產了約400萬台Note 7手機的話,受召回事件影響,三星在今年第四季對Note 7手機的清理成本將高達1.6萬億韓元(約合96.1億人民幣(專題))。

根據截至今年6月底的統計數據顯示,三星目前的市值為2350億美元,除此以外,三星還握有價值690億美元的現金和現金等價物。這樣的話,即便是三星遭遇到了像「Note 7事件」這樣的慘敗,其所造成的損失還在三星的承擔能力範圍內。
「在我們看來,Note 7事件或也將影響到市場對三星其它型號智慧型手機的需求,」野村證券的分析師們這樣說道。除此以外,分析師們還補充表示,Note 7事件或將讓三星移動部門的第四季度利潤預期,直接驟降85%。
本周一,美國最大的電信運營商威瑞森電信(Verizon Communications Inc)的一位發言人表示,威瑞森已經在考慮停止同麻煩不斷的三星Note 7手機的合作了。
在眾多智慧型手機製造商爭相搶在年底手機銷售季來臨前,推出自己旗下最新產品的大背景下,威瑞森的這番舉動,很可能會讓三星將其原先領先的市場份額,拱手讓給了像谷歌新機Pixel和蘋果新機iPhone 7這樣的競爭對手產品。
英國知名律師事務所Weightmans 的合伙人史蒂芬·羅伯(Stephen Robb)表示:「Note 7將成為三星永遠的污點。對三星來說,它最大的損失是自己的品牌已經遭受到了不可挽回的破壞了。」
「三星需要給每一位顧客寫道歉信,並給予它們一些『補償』…這對三星來說,這將是一筆天價賠款,但好處是三星如果這樣做了,將避免走上諾基亞和黑莓的老路。」
除了這些麻煩之外,三星還需有面對各種法律訴訟。目前,至少已有兩名美國用戶將三星公司告上了法庭,他們都稱自己因三星的這款缺陷手機而遭受到了損失,理應獲得三星的賠償。
根據美國監管部門的相關聲明,三星公司目前已在美國境內收到了92起Note7手機電池過熱的報告,其中包括了26起手機自燃事件和55起因Note 7手機問題而造成的用戶財產損失事件。
發生在Note 7手機上的不幸或也將動搖的三星其它業務的根基,比如手機螢幕和存儲晶片,這兩塊是智慧型手機的核心部件。近年來,這些附屬業務已經穩定成長成為了三星最重要的營收來源之一。
業內相關分析師表示,與三星Note 7有關產品訂單的驟減,不僅將使三星的這些零部件業務的整體營收大幅下滑,它還將打壓這些零部件的市場價格。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90/node1298554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