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百多年前,伽利略通過自製望遠鏡觀察宇宙星體,成為了世界上第一個利用望遠鏡觀察宇宙的科學家,而四百多年後的今天,我國也研製出了可以代表世界天文發展新里程的大射電望遠鏡,開啟宇宙探索的新篇章,共同了解恆星的起源。
國際天文學方面的研究雖然不像軍事發展那樣保密性極高,雖說是開放的,但是多年以來中國在天文學研究方面實在是落後於國際平均水平太多,想要申請獨立使用國外望遠鏡很難,因為缺乏最基本的平等合作的交流基礎,中國在天文方面的事業發展,曾經歷過各種低迷的發展過程。但是隨著中國天文方面研究人員不斷的努力與探索,一代又一代研究人員心血的傳遞,幫助中國走過了最艱難的階段,我們也可以在如今這個科技發達的時代里,擁有屬於自己的星體觀察望遠鏡——「超級天眼」。
「超級天眼」是由口徑長為500米的球面射點望遠鏡將我國其他的五座射電望遠鏡群連接起來,形成觀測群。而「超級天眼」究竟在星體觀察方面有多牛呢?可以說如果在月球上用手機,都可以被它觀察到。很難想像,如此高精度的星體望遠鏡是由曾經在天文學領域落後的我們一舉研發出來,消息一經曝出就獲得了廣泛的關注。
在如今軍事實力全世界都在著重提高的時代,天文領域的進步也可以為軍事帶來發展便利的條件。天文領域的研究成果,可以廣泛應用於航天航空技術、衛星偵察技術以及雷達定位瞄準等等方面,可以說軍事的發展與天文也脫不了關係,二者不僅不是各執一方,反而是相輔相成,無法斷開。而中國天文進步速度之快,也可見我國對其的重視程度,人才的培養在前期更是不計其數,難算成本。在天文發展的過程中,核心材料的封鎖保密、設備的落後、技術無法追溯等等,各類看似無法解決的問題,都被一輩又一輩科學人員解決,想必天文技術在軍事的完美運用,也是指日可待。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