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蘋果歷史上最失敗的產品Top10

蘋果公司作為全球最值錢的企業,已經創造了太多奇蹟,包括iPhone、iPad、iPod、Mac筆記本等等,在地球上幾乎是神一般的存在。然而,在這些耳熟能詳的產品之外,蘋果公司在成立的40年時間裡,也曾有過敗筆。之所以稱之為失敗,很大一個維度是跟蘋果自身其它的產品比較,從銷量和用戶反饋比較。我們按照時間順序羅列了Top10。

iPhone SE

當iPhone6的大螢幕已經賣了一年多時,iPhone SE的出現令人始料未及。本以為會是iPhone6C,或許是蘋果公司感覺到C不太吉利,畢竟5C的口碑已經擺在那裡。蘋果乾脆另起名字,但依然沒有改變其失敗命運。

iPhoneSE是一款小螢幕手機,像極了iPhone5S,只是在性能上有所提升,增加了指紋解鎖等功能。當時人們的判斷是,這是一款走量掙錢的產品,沒有太多的亮點,更像是純粹滿足價格敏感型用戶的需求,而且還出現了令人詬病的黃屏問題。它也成功地成為了「蘋果最迷茫的產品」。

Smart Battery Case

蘋果手機的續航能力一直令人詬病,腦洞大開的蘋果乾脆在手機之外動腦筋。2015年12月,蘋果發布了一款電池保護殼,這是一個很怪異的東西,把手機殼和外置電池相融合,所以手機殼背部有一大塊凸起,裡面裝著更大容量的電池。據說這麼改裝之後,可以將iPhone通話時間提高到25小時。注意是通話,不是讓你刷朋友圈。

蘋果公司這麼做的主要原因是iPhone的電池續航能力一直沒能得到根本上的解決,尤其隨著手機越來越薄,在手機上動手腳的可能性越來越小,只好寄希望於手機之外。這款產品的售價是848元,嗯,這個價格很蘋果。看著這麼丑的造型、這麼高的價格,我還是默默買了一個69元的小米移動電源。真實情況也是如此,很少人願意讓薄薄的手機變得臃腫不堪。

iPhone 5c

這是一個意外。iPhone 5c像是一個換了殼兒的iPhone 5,儘管價格比iPhone5S便宜,但很少人願意為這樣一塊尷尬的產品買單。

iPhone 5c的定位很獨特,這是蘋果首次對自己產品線設計的更改。按照慣例,每一代iPhone發布後,蘋果會將上一代iPhone降價繼續銷售,但這次發布後,iPhone 5將被移除停產,取而代之的就是。的硬體配置幾乎全面採用了5的版本,最大的改變是外觀的一體化塑料設計,並支持五種顏色的配件。

由於發布會之前有過多廉價版的報道,加之iPhone 5c升級並不明顯,iPhone 5c 4488的起步價僅與iPhone 5s相差800元,所以iPhone 5c的銷量相對比較慘澹,上市兩個月就出現了削減訂單與降價的報道。與歷代iPhone相比,iPhone 5c成為了最快降價的產品。

換個殼就想讓果粉們買單?咱們還沒有人傻錢多到這種地步。

ipad3

ipad3有一個更接地氣的名字:牛排(The New iPad)。它像是一個早產兒,原本iPad3擁有很多閃亮的賣點,例如採用突破性的Retina顯示屏,四核圖形處理器的A5X晶片,500萬像素iSight攝像頭等,但是在2012年10月24日凌晨,蘋果慣例地召開了新品發布會,但此次大會上除了備受矚目的iPad mini,還有讓人頗感意外的iPad4。相比之下,第四代產品iPad4僅升級了cpu,改變了數據充電接口,其他方面並無實質性進步,售價也和三代產品一致。

ipad4發布後,蘋果官網上iPad3的身影也悄悄離去,首批發售的國家或地區,也直接就將iPad3下架了,而iPad2卻仍然在售。iPad3在上市僅僅7個月時間即告下市,這讓很多iPad3用戶淚流滿面。

Hockey Puck滑鼠

這款採用USB接口的滑鼠長得跟蚊香盒一樣醜陋,逼格滿滿的「冰球」滑鼠隨著iMac G3一同發布,然而很快被批為笨拙不堪和難於使用。它的電線也非常短,只有20cm左右,2年後,這款產品被Apple Pro Mouse完全取代。

其實,蘋果在滑鼠上一直做得很不上心,即便現在的滑鼠也依然很少用戶喜歡,或許蘋果的觸摸板已經很強大了,完全可以不用滑鼠了。

音樂手機ROKR

這是蘋果與摩托羅拉合作開發的一款手機,能存儲和播放100首來自於iTunes的歌曲,但這種產品最終以失敗告終——而且並非只有蘋果遭遇了失敗。在這種產品發布幾天以後,時任蘋果iPod部門負責人的喬納森·魯賓斯坦(Jonathan Rubinstein)對這種在他幫助下開發而成的產品作出了反思。他表示:「你看到過烤麵包機同時也能沖泡咖啡嗎?沒有這種組合式的設備,因為它不能帶來好於單獨的烤麵包機或咖啡機的功能。「

真是令人噓唏啊,儘管這次合作開發的手機沒能成功,但兩家廠商的命運卻截然不同。摩托羅拉已經賣給了聯想,而蘋果卻成長全球最值錢的公司。順便說一嘴,不知道開機動畫是不是「hello Apple」。

Macintosh TV

多數果粉都知道Apple TV,這款2006年推出的產品讓人誤以為是蘋果首次進軍電視行業的產品,但其實,早在1993年蘋果便推出了Macintosh TV。只不過,這款產品相當糟糕,是蘋果一段並不光彩的黑歷史。

全黑色的Macintosh TV是蘋果首次嘗試將電視機與電腦相結合的產物,從一開始這個項目就命運多桀。Macintosh TV售價2099美元,使用NTSC TV Tuner Card電視調諧卡,但只能與美國網絡兼容。這款產品大約只售出了10000台,最終上市僅四個月便從貨架上消失了。不過,Macintosh TV卻意外成為了難得的收藏品,eBay售價超過1萬美元,十分罕見。

Lisa

Lisa項目——據傳這個項目的得名來自於蘋果已故聯合創始人史蒂夫·喬布斯(Steve Job)的女兒,她在這個項目啟動的那一年誕生。不過,這個名稱同時還是「本地一體化軟體架構」(Local Integrated Software Architecture)的首字母縮略詞——是蘋果在擁有圖形用戶介面的個人電腦領域中作出的嘗試。

蘋果將Lisa的目標用戶定位為商業社區,並將其價格定為1萬美元,這樣的高價只有像NASA(美國航天局)這樣的土豪客戶才會去購買。然而花費如此高價來購買Lisa的用戶會發現,這種使用摩托羅拉中央處理器(主頻為5MHz)的個人電腦無法實現其設計功能。隨後,蘋果在1984年發布了Macintosh,這種產品意味著Lisa壽命周期開始走向盡頭。

牛頓(Newton)掌上電腦

牛頓掌上電腦是一個具有前瞻性的項目,長得跟計算器一樣,它是全球第一台個人數字助理設備(PDA)——事實上,PDA的得名就來自於曾擔任蘋果執行長的約翰·斯庫利(John Sculley)。雖然iPad使用的是另一種作業系統,但牛頓掌上電腦則從根本上來說是iPad的前身。

與其他失敗的蘋果產品一樣,牛頓掌上電腦的定價高於其功能所適合的價格。一旦尺寸更小、價格更低的Palm Pilot上市以後,牛頓掌上電腦就成為了失敗者。雖然這種產品已經不復存在,但其作業系統的一個版本仍舊作為一種開源項目而存在著。

Apple III

1980年,蘋果推出第一台面向企業的電腦——Apple III。它的售價高達4340至7800美元(經過通脹調整後,相當於是1.2674萬美元至2.2779萬美元),這個價格可以在當時上海最繁華的地段買一間房了。但不同於Apple II,Apple III的電路設計十分複雜,存在多個設計缺陷,如導致主板變形的通風設計問題,許多早期產品被迫召回。傾向於針對企業用戶的Apple III開發和生產都很匆忙,當用戶保存文件時經常會崩潰。它被視為蘋果首個商業敗筆,並於1983年停售。

這是蘋果第一次真正的失敗。蘋果最初承諾將於1980年7月推出Apple III,但整個夏季也沒有解決生產問題,直到進入秋季才開始生產。因為存有諸多的缺陷,Apple III從上市的一開始就註定會以失敗收場。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90/node1283463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