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斷言中國做不成這事 結果慘遭現實打臉

國際頭條| 2016-09-19| 檢舉

這是個令人振奮的消息,天宮二號的成功發射,中國也從此開始太空實驗室的研究。標誌著中國人正式進入星際之旅的研究時代。

先看一則新聞:新華社酒泉9月15日電(李國利、楊欣)9月15日22時04分,搭載著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的長征二號FT2運載火箭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點火發射。約575秒後,天宮二號與火箭成功分離,進入預定軌道,發射取得圓滿成功。


回首中國的航天之路,這是一個艱辛和漫長的旅程;如同紅軍長征時一樣,我們開始就預想到所有的挑戰和困難。所以中國的火箭就是長征來命名,中國所有的運載火箭都隸屬於「長征」系列。

「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閒。」上個世紀60年代,正是受到這種勇往直前精神的鼓舞,航天人選擇用「長征」來為中國的運載火箭命名。「


60年來,中國長征系列運載火箭經歷了從無到有,從串聯到捆綁,從常溫推進劑到低溫推進劑,從一箭一星到一箭多星,從近地軌道、太陽同步軌道、地球同步軌道到地月轉移軌道,從發射衛星載荷到發射載人飛船和月球探測器等技術跨越的發展。

長征系列運載火箭具備發射低、中、高不同軌道,不同類型衛星及載人飛船的能力,無人深空探測能力。這就是中國航天的長征之路,當然還沒完,我們要一直走下去。
一路走來,我們從一片空白到槍和蛋,箭和星,從飛船到空間站,從天宮到玉兔;該有的我們都有了;從被西方排斥,到今天被西方羨慕和敬重;記得馬雲說過:「從前你對我待理不理,今天我讓你高攀不起」。


這不,轉眼,歐洲有人發話了「什麼我們有專業的技術可以和中國進行空間合作,沒有那個國家可以一個國家就搞太空試驗」。中國一路走來,歐洲給過什麼支持呢?


中國就是一個國家搞太空科學到現在。我們九天攬月,我們還下五洋捉鱉;這就是中華兒女的氣魄,這就是中華文明的智慧。

中秋節,這是一份最好的禮物,雖然「莫蘭蒂」沒有讓東部看到滿月,但是我們看到了天宮發射時的禮花綻放,這個時刻讓我久久難忘。當太陽板展開的時候,我們的征途又走過一個節點。


這個時候,讓我不禁想起月初美國給非洲發射衛星時的大禮花,獵鷹九」號火箭和衛星在爆炸中毀於一旦,所幸沒有人員傷亡,這就是航天科技的對比。

中國的成功率可是遠高於美國。不要在中秋節說西方的月亮比中國圓,中國的月亮非常圓。中國不僅月亮圓,十七也就是今天月亮更圓。
有了天宮,我們會讓中國的太空之夢插上羽翼。我們的各種太空試驗速度也會明顯加快。天宮二號就是我們的煉丹房,比如其中一樣實驗,就是材料的改性。為何去太空「煉丹」?


因為科學家需要太空的微重力環境。在微重力環境下,很多材料的形成過程會發生改變,從而導致最終材料的性能變化。


其他還有包括空間冷原子鐘實驗、液橋熱毛細對流實驗、綜合材料製備實驗、高等植物培養實驗、伽瑪暴偏振探測等;

對地觀測及地球科學研究項目包括寬波段成像光譜儀、三維成像微波高度計、紫外臨邊成像光譜儀;


應用新技術試驗項目包括空地量子密鑰分配試驗、伴隨衛星飛行試驗等,都是在這裡開展。這個獨特的太空環境也是西方一直不讓中國染指的原因。

再過一個月,我們的神十一就要和天宮二號對接了,我們一步步走走太空科技發展的征途中;不久的明天,我們的潛龍也要去五洋捉鱉了,我們的征途是星辰大海。這是我們的夢想,也是所有華夏兒女的夢想。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90/node1266717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