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宮二號升空倒計時 機動衛星或將遨遊太空

國際頭條| 2016-09-14| 檢舉

本報「中國第二個太空實驗室天宮二號已經做好發射準備」。12日,俄羅斯媒體以上述標題報道了中國天宮二號太空實驗室的進展。專家表示,天宮二號是中國空間站的前身,它將為建造更為複雜的空間站做準備工作。在這個太空實驗室里,中國科學家將開展10多項前沿科學實驗和觀測。

天宮二號將擇機發射

俄羅斯媒體12日報道稱,天宮二號和長征二號運載火箭的所有設備都處於良好狀態。天宮二號計劃在9月中旬發射。兩名航天員將在該空間實驗室待30天並且進行多項試驗任務。該實驗室還將作為永久性載人空間站服役前的過渡,中國計劃2022年發射空間站。

國內的消息來源確認,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將於9月15日至20日擇機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在天宮二號發射完成後,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按照計劃發射並與天宮二號對接,航天員進入天宮二號開始一系列科學實驗工作。

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

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將於9月15日至20日擇機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

專家介紹,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主要有三方面任務:一是航天員的中期駐留返回。根據計劃,天宮二號將入住兩名男性航天員,並在軌駐留30天。為滿足這一點,在設計上首先增加了消耗品配置,同時圍繞降低航天員在軌工作強度,提高航天員在軌生活舒適度進行了很多設計改進。

二是驗證未來空間站的技術,例如配備了在軌維修技術驗證裝置、機械臂操作終端在軌維修試驗設備,還將突破和掌握貨運飛船交會對接以及推進劑補加等技術。

天宮二號空間發射進入倒計時

為了驗證推進劑補加,天宮二號專門部署了一套全新的補加系統。三是為系統開展空間科學實驗提供更強的載荷支持能力。據專家介紹,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選擇了距離地球393公里的軌道,這也是未來中國空間站運行的軌道高度。

空間站軌道越高,周圍空間環境裡面的氣體就越稀薄,氣體阻力就越小,要維持高度需要的推進劑就越少。而如果太空實驗室的運行軌道過高,運載其升空的運載火箭消耗的燃料也會越多,需要的火箭也就越大。

所以大多數空間站和載人飛行器運行在300到400公裡間的近地軌道。著名的國際空間站的平均軌道高度就在350公里左右。

從目標飛行器到太空實驗室

俄羅斯媒體將天宮二號稱為「中國第二個空間實驗室」,但中國專家指出,天宮二號應該是中國第一種真正意義上的空間實驗室。它在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的基礎上研製,兩者外形相同但是任務不同。空間站工程空間實驗室系統總指揮何宇此前表示。

天宮二號與天宮一號定位和功能有很大差別,實現了從目標飛行器到空間實驗室的蛻變。天宮一號任務的主要目標是突破交會對接技術、組合體管控以及航天員駐留。

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

俄羅斯媒體將天宮二號稱為「中國第二個空間實驗室」

這些都屬於先期技術驗證。而天宮二號除了驗證空間站的相關技術以外,相比天宮一號,其實驗數量、實驗設備都要增加。因此天宮二號的承載能力、熱控、供電、環境等各方面要求更高。天宮二號要進一步通過設計挖潛減重,使天宮二號在滿足運載火箭發射能力的前提下。

儘可能多地滿足更多實驗載荷應用能力要求。據介紹,天宮二號搭載了空間冷原子鐘等14項應用載荷以及失重心血管研究等航天醫學實驗設備,開展空間科學及技術試實驗。

天宮二號要進一步通過設計挖潛減重

這次飛行中,天宮二號還將釋放一顆伴隨衛星,這是一顆微納衛星,搭載多個試驗載荷。

並具備較強的變軌能力,具備開展空間任務的靈活性與機動性。伴隨衛星將在任務期間開展對空間組合體的飛越觀測等試驗,為主太空飛行器的技術試驗提供支持,並拓展空間技術應用。

中國空間站的前身

俄羅斯媒體的報道稱,天宮二號將作為中國未來有人員常駐的空間站的過渡,後者將於2022年左右發射。中國專家也指出,空間實驗室是世界各國在建設空間站過程中一個必須經過的階段。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總設計師周建平之前接受採訪時指出,按照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發展的未來「三部曲」,2020年前後將建成我國空間站。空間站的初步規模將包括一個核心艙、兩個實驗艙,每個艙約重20噸;建成後將會有航天員長期在軌生活和工作。

空間實驗室是世界各國在建設空間站過程中一個必須經過的階段

不過,這一計劃可能略有推遲,按照他當時的說法,我國將在2015年底前後發射天宮二號,突破和掌握推進劑補加等空間站關鍵技術。今年,周建平接受採訪時介紹,核心艙有5個對接口,可以對接一艘貨運飛船、兩艘載人飛船和兩個實驗艙,另有一個供航天員出艙活動的出艙口。

中國空間站根據空間科學研究和應用的需要,可以對接更多的艙段

「中國空間站是可以進一步擴展的,根據空間科學研究和應用的需要,可以對接更多的艙段。」專家表示,我國「天舟」貨運飛船採用模塊化設計,具有全密封貨艙、半密封/半開放貨艙、全開放貨艙三種構型。

可以把不同的載荷包括小型艙段運輸上去,然後航天員利用機械臂將其裝配到空間站上,這要求我們掌握大型空間設施的建造技術和運營管理技術。具備強大的維護維修升級能力。而上述技術將由天宮二號進行驗證。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90/node1259746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