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在朋友圈裡經常轉載這樣一篇激動人心的科技新聞,題目叫做《2017年,世界上將不存在近視眼》。文章聲稱,加拿大一公司日前成功開發出一款名為「Ocumetic」的仿生鏡片。只需以注射的方式注入眼睛,大約10秒後,這種眼鏡就會自動在眼球中展開,原先不良的視力不但能夠被矯正,還能比1.0的視力更好。不過,該鏡片只適用於25周歲以上成人,該項技術正在取得政府的認可,最快2017年問世。

不用打麻藥,10秒鐘糾正!
據Ocumetics公司創始人兼CEO Garth Webb說,仿生鏡頭能帶給近視患者三倍的視力。換句話說,如果之前你的視力範圍是5米遠,那麼植入仿生鏡頭後,你能看到15米遠的地方。
為了研發這種仿生鏡片,據說這家公司花費8年時間,耗資大約300萬元。而「Ocumetics仿生隱形眼鏡」實際上就像墨西哥卷餅(Taco)那樣摺疊著,可以使用充滿生理鹽水的注射器注入眼睛。大約10秒後,這種眼鏡就會自動在眼球中展開,你的視力立即就會被糾正過來。並且這是一種門診手術,根本不需要打麻藥或住院。

視力永久保持5.4,還不會患上白內障!
據稱,植入這種鏡片後,不論隨著年齡的增長,人們眼睛如何老化,都會保持完好的視力。也就是說,就算你活到100歲,你的視力還是保持5.4不變。目前使用者安裝仿生鏡片後,不但能矯正視力,視力還會比普通人還要好很多。
Ocumetics公司表示,仿生鏡頭是完全安全的,不會造成任何的眼球的任何生理變化。其一,植入仿生鏡頭後,永遠不會再得白內障。因為人體的天然晶體容易腐爛,但人工晶體是不會出現這種問題的。其二,植入仿生鏡頭比做雷射手術更安全,不需要燒掉你的角膜,也不會出現其他的併發症。仿生鏡頭能帶給你完美的視力,隨著時間的推移也不會改變。
好多近視汪眼鏡狗看到這則新聞一定感動的涕泗橫流了。實際真的是這樣嗎?
首先,一切不看原始資料,不看新聞原址的媒體都是耍流氓。
「It's still unclearhow the technology actually works, but Webb says the Bionic Lens is perfectlysafe, and it won』t cause any biophysical changes within the eye.」
雖然創始人堅稱,這個技術安全的不得了而且不會引起任何眼球的生理改變,但原文提到還不明白運行機制,另外這個鏡片在加拿大或者其他國家正式批准之前還需要進行動物實驗。
所以,初步推測可能基本上是一個傢伙或者一個公司提出了一個概念性的玩意。新聞里的「視力提高三倍」,「不會出現其他併發症」,「完美視力」都屬於不會被FDA及其他政府機構批准的語言。炒概念成分過大,不需要太相信,動物實驗都沒進行,到人體應該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其次,分析一個產品,要知道用途和技術分別是什麼。這則新聞里用途(適應症)不明,技術不明,甚至連這個產品到底是仿生產品還是鏡片都不明確。受眾群體是盲人還是近視患者,如果是盲人「視力提高三倍」如何衡量。官網上寫的英文名稱是ocumetics bioniclens, 文字介紹和新聞圖片看上去都不是真的仿生產品(眼),更像是新材料的人工晶體。普通的人工晶體也是可以帶度數和散光的。永遠不會得白內障是因為已經沒有天然晶體了麼……至於視力提高三倍的說法,英文報道用的都是」claim」(你懂的)
最後,筆者找到了相關專家的一個很中肯的分析(知乎,葉錦心,低調的隨時可以高調),整理如下:

首先普及幾個關於視力的基本問題
1、人眼(指正視眼)的遠點實際是在無窮遠處的,而5米是常規遠視力的測量距離;視標的設計,原理是視網膜上的感光細胞能分辨的最小距離(涉及物理光學的airy disk及視網膜細胞最小解析度假說),而視力取決於屈光介質和視網膜,好比照片之於照相機的鏡頭和膠片的關係。
——那麼,如果你的視網膜上的細胞功能讓你只能看到5米處的1.0視標(即5.0),那麼你換什麼樣的「鏡頭」都是沒用的。仿生眼如果要達到所謂「5米變15米」的效果,起碼必須與腦部的視覺中樞相聯繫,也就是要涉及腦部的晶片植入手術(其實現在還真的有這種研究)
2、這種有晶體眼人工晶體植入(就是鏡頭啦)的手術早有先例,與準分子雷射角膜磨鑲術(就是你們常說的雷射啦)相比,需侵入眼內,對操作和無菌要求更高,相對的術後反應和感染的風險也更高。當然也阻止不了白內障的發生髮展。這種手術肯定高風險,怎麼可能比雷射更安全呢?
3.按文字介紹應該是一種ICL,但術式介紹里卻又涉及了自身晶體摘除…
如果最樂觀地按尖端概念化推測:是一種能融合於人自身晶體囊膜的生物材料。那麼賣點就在於:此IOL可像人自身晶體一樣調節,但新聞中卻沒有指出有此功能。
再退一步說,即使達到了此類效果,但視網膜功能仍不變的前提下;就好比換了鏡頭仍用老底片的相機:它怎麼可能拍出更好更清晰的照片?
副作用方面:好吧,都涉及自身晶體摘除了。不說內眼手術的風險,也不說透明晶體摘除的風險,就說它對角膜沒影響,騙誰呢?
經過我們層層分析和探索,「Ocumetic」鏡片到底是什麼鬼,結果不言自明了。

這種技術現在就有,但僅適用部分近視患者
這個名為「Ocumetics」的仿生鏡片真的有這麼神奇嗎?鄭州市眼科研究所所長陳鵬指出其實這種技術現在就有。
「他說的這種技術其實就是眼內鏡,目前醫院就有這種矯正近視的辦法。」陳鵬指出,這篇文章當中說,永遠不得白內障,100歲的老人還是5.4不變,這種情況根本不可能發生。
「老年性的白內障任何人都會得,像人長白頭髮一樣,所以不可能維持視力不變,而晶體上的白內障該長還是會長。」陳鵬說,「只能說他們研發的這種仿生鏡片不會導致得白內障,而不可能說戴上它就不會得白內障。」
這篇文章還說世界上將不存在近視眼,陳鵬說,這種題目就顯得誇張了,就算它能讓你看清楚了,但是近視眼導致的相關病理改變也是沒有辦法消除的,人工的晶狀體手術也只是矯正屈光不正而已,而且只能矯正低階的像差,高階的像差目前還是去不掉的。
「而且佩戴這種仿生鏡片是有一定適應證的,並非所有近視人群都適用,所以要說近視眼將不存在是不可能的。」
至此我們不禁又回到一個被爭論了無數遍的話題,科學是什麼?為什麼很多中國人的科學素養似乎仍遲遲停留在刀耕火種的原始人時代,有時表現出的無知程度甚至連所謂的社會公知也難倖免呢?幾十年前的阿西莫夫就曾經寫下過這樣一段話,今天看來也許對我們有所啟示。

「如今科學已越來越遠離非科學家。在這種情況下,科學家被渲染成魔術師,是眾人所懼怕而不是傾慕的對象。科學是不可理解的魔術,只有少數與眾不同的人才能成為科學家,這種錯覺使許多年輕人對科學敬而遠之。」
「現代科學不需要對非科學家如此神秘,只要科學家擔負起交流的責任,把自己那一行的東西儘可能簡單並儘可能多地加以解釋,而非科學家也肯洗耳恭聽,那麼兩者之間的鴻溝或許可以就此消除。要能夠滿意地欣賞一門科學的進展,並不需要對科學有完全了解。沒有人認為,要欣賞莎士比亞的戲劇,自己必須能夠寫一部偉大的作品;要欣賞貝多芬的交響曲,自己必須能夠作一部同樣的交響曲。同樣地,要欣賞或享受科學的成果,也不一定要具備科學創造的能力。」
「處在現代社會的人,如果一點也不知道科學發展的情形,一定會覺得不安,感到沒有能力判斷問題的性質和提出解決的途徑。而且,對於宏偉的科學有初步的了解,可以使人們獲得巨大的美的滿足,使年輕人受到鼓舞,實現求知的慾望,並對人類智慧的潛力及所取得的成就有更深一層的理解。」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90/node1224392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