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發射一顆神秘衛星:南海全盤掌控

今天(8月10日)一早,長征四號運載火箭托舉起高分三號衛星劃破蒼穹升空,至此,我國高解析度對地觀測系統重大專項家族,繼高分一號、高分二號以及高分四號之後,又迎來了一位「天眼」神探——高分三號

這位「天眼」神探的升空,意味著我國自主研製的首顆多極化、C頻段合成孔徑雷達衛星,同時也是世界上性能最先進的C頻段多極化合成孔徑雷達衛星發射成功。

8月10日6時55分,我國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四號丙運載火箭成功將高分三號衛星發射升空。

這些專業名詞都是什麼鬼?別急,小編後文都有超科普的解讀說給你聽。但在這之前,先允許小編懷著激動的心情講一下這顆衛星有多牛!

中國衛星發射

空間解析度是從1米到500米,幅寬是從10公里到650公里,不但能夠大範圍的普查,一次可以最寬看到650公里範圍內的圖像,也能夠對特定的區域進行詳查,清晰地分辨出陸地上的道路、一般建築。

這意味著,高分三號既可以「清晰地看到故宮之中的某一間房子」,也可以「清晰地觀察我國一個省的全貌」,當然至於「海面上的艦船」也是沒問題的,這一點你懂的。

不畏浮雲遮望眼,海洋維權全靠它了

而且!而且!而且這些技能都是全天時、全天候的!啥意思?就是不管白天還是黑夜,也不管是晴空或者雷雨多雲,高分三號都不會翹班!

要知道,在以往,用傳統的光學遙感衛星很難穿透雲霧實現有效對海面觀測。在當前備受矚目的海洋監視監測和海洋權益保護領域,高分三號被稱作一顆實實在在的「應用星」。

中國「高分四號」高軌遙感衛星想像圖

1.全天時、全天候、近實時監測全球海洋

國家衛星海洋應用中心主任、高分專項應用系統副總師蔣興偉說,高分三號衛星可獲取島礁人工設施、海上船舶、海上油氣平台監視數據,這些都有望為海洋權益維護提供信息服務和輔助決策支持。

「高分四號」的監測範圍是中國及其周邊面積達4900萬平方公里的亞洲陸海區域

這裡小編給一個背景信息:

我國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沿岸大國,海岸線約3.2萬公里(其中大陸海岸線約1.8萬公里,島嶼海岸線約共1.4萬公里),擁有渤海、黃海、東海和南 海四大海域。面積500平方米以上的島嶼約6500多個,內水和領海主權海域面積38萬平方公里,我國主張的管轄海域面積約300萬平方公里。

那麼,高分三號全天時、全天候、近實時的監視監測,對我國在全球海洋政治、經濟、交通、安全、科研上的戰略利益就顯得至關重要。

比如,海洋防災減災及應對海上重大環境事件。高分三號衛星提供我國臨近海域的風暴潮、熱帶氣旋、海冰、海面溢油、綠潮信息。為災害監測和評估、應對重大環境事件提供地理空間信息支持。

再如,海岸帶綜合管理與海域使用管理。高分三號衛星通過獲取海岸變遷、海岸帶植被、海岸類型、海岸帶地質與生態環境、海岸人工設施、海域使用功能區劃等監測數據,為海岸帶綜合管理與海域使用管理提供重要的客觀依據。

中國發射高分四號衛星現場

2.多面手,能直擊南方降雨,也能檢測北方霧霾

高分三號會的遠不止這些。根據國防科工局重大專項工程中心主任、高分專項工程總師童旭東的說法,高分三號還是世界上工作模式最多的合成孔徑雷達衛星 ——高分三號衛星有12種工作模式,說白了就是它有12種「本領」:不論是精細條帶、超精細條帶工作模式,還是窄幅、寬幅掃描模式,抑或是全球觀測模式等 等,樣樣不在話下。

「高分四號」傳回的照片

剛剛過去的7月暴雨洪災讓人記憶猶新。童旭東說,對於目前我國南方強降雨區域、颱風登陸區域、北京大面積霧霾區域這些光學衛星難以實現觀測的,高分三號衛星卻都能夠清晰成像。

還有在減災行業應用。高分三號衛星是我國衛星減災應用體系至關重要的補充之一,將有效填補載荷類型、空間解析度、時間解析度、極化性能等方面的空 白,是「天-地-現場」一體化的災害監測評估網絡體系建設的重要基礎,尤其在洪澇、地震、滑坡泥石流、冰凌、海冰、旱災、雪災、颱風等災害領域有巨大的應 用潛力。

認識這顆新衛星?我們一點一點來

看過很多之前的帖子,對於一顆衛星,究竟該怎麼解讀,今天小編想到一個看起來很笨,卻很實在的方法——一個關鍵詞一個關鍵詞地逐一解剖!

高分三號——我國首顆C頻段多極化高解析度微波遙感衛星。5個關鍵詞,「C頻段」、「多極化」、「高解析度」、「微波遙感」。最後一個是衛星,大家都明白,它就是一顆衛星嘛,至於前面的這些,都是定語,用來鎖定它是一顆啥樣的衛星。

咱們就一個個來看。順序是,倒著看。以小編的見識,通常越往後放的定語,越關鍵,也越接近本質。

發射遙感衛星

1.「微波遙感」

何謂遙感衛星?國家航天局原局長、中國工程院院士欒恩傑對此有過一個通俗的解釋,他用《中庸》里的「致廣大而盡精微」來描述:

致廣大,指遙感衛星登太空之「高」望「遠」,看得廣大;盡精微,指憑藉高空間、時間、光譜、溫度解析度,遙感衛星能抓住物體細小的特徵,捕捉細微的變化。

簡單地說,遙感衛星就相當於一個對著地球觀測的大眼睛。

間諜衛星

那麼,又何謂微波遙感衛星?

遙感衛星有「光學」成像衛星和「微波雷達」成像衛星兩種。前者都是通過「可見光」來觀測地球,而高分三號則是唯一一個雷達成像微波遙感衛星,即利用「微波」來給地球照相「體檢」。

與「光學」遙感衛星相比,「微波」遙感衛星的最大特點就是具備全天時、全天候的成像能力,這意味著,高分三號不需要藉助光線,不論颳風還是下雨,風沙還是霧霾,白天還是夜間,它都能從容守望,可謂是真正地做到了「不畏浮雲遮望眼」。

2.「C頻段」

根據功能和使命的不同,地球微波遙感探測衛星可以劃分為L、S、C、X等多種頻段,L、S、C、X頻率逐漸升高,頻率越高穿透力越差、頻率越低穿透力越強。

舉例來說,假如用這四種頻段來看一顆樹,那麼按照劉傑的說法,X頻段只能用它來看樹梢,L、S頻段只能用它來看樹根,而C頻段介於兩者之間,能看到地表到樹幹。在對海洋環境和目標進行探測時,C頻段的優勢就更加突出。

這也讓高分三號做到了「海陸全能」,不論在陸地和海上,不論在白天還是夜間,都可以毫無影響照常「上班」,「不眠不休」地對全球海洋和陸地信息進行實時監視檢測。

反衛星武器

3.「多極化」

「多極化」又是什麼?根據物理學的原理,電磁波的運動方向是不一樣的,其發射分為水平波(H)和垂直波(V),接收也分為水平波(H)和垂直波(V),不同的運動方向傳遞著不一樣的信息,不同的信息會得出不一樣的結論,不同的結論有不一樣的用處。

微波探測衛星探測到的「極」越多,所提供的信息就越多,用處就越大。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的科研人員為這位高分新神探採用了「多極化」的設計,使它可以儘可能把來之於多方面的信息都收集起來,傳遞給地面,從而,科技工作者可以全方位地獲取地表和地表以下的各種信息。

我國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構想圖

4.「高解析度」

如此厲害的兩項技能——C頻段、多極化,高分三號都有了,卻不滿足於此。按照國防科工局的描述,高分三號的解析度可以達到1米,在世界上C頻段、多極化衛星上,是解析度最牛的一個。

高解析度一說,由此可見一斑。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90/node1214436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