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遨龍一號「甚至裝載了一台機械臂,模擬抓取廢棄衛星和太空碎片,並具有將它們帶到大氣層燒毀的能力,這是中國軌道碎片清除技術研製的里程碑。事實上,「遨龍一號」也是世界上第一個主動的軌道碎片離軌清除實驗項目,是中國航天人在世界航天領域不多的獨領風騷的傑作。
國產太空機械臂
6月25日晚20時長征七號火箭從文昌發射場成功發射,場面絢麗壯觀,震撼人心。不過在火箭升空後,這次任務的載荷更是可圈可點,值得關注。其中不僅有新一代多用途飛船的返回艙,還有發射前根本沒有正式提及的「遨龍一號」空間碎片主動清理飛行器。
「遨龍一號」是什麼
「遨龍一號」是以模擬的空間碎片為目標、驗證碎片清除的關鍵技術、並在任務結束後進行鈍化處理的飛行器。
長征七號運載火箭
「遨龍一號「甚至裝載了一台機械臂,模擬抓取廢棄衛星和太空碎片,並具有將它們帶到大氣層燒毀的能力,這是中國軌道碎片清除技術研製的里程碑。事實上,「遨龍一號」也是世界上第一個主動的軌道碎片離軌清除實驗項目,是中國航天人在世界航天領域不多的獨領風騷的傑作。
要知道,在「遨龍一號」發射之前,儘管軌道碎片問題日益嚴重,但各國航天部門應對這一問題的努力並不足夠。即使是最熱心於控制軌道碎片的歐洲空間 局,雖然已經提出了e.Deorbit主動碎片清除任務,但還要等到2016年底的歐洲空間局部長會議來批準是否立項。而且即便立項和研製順利進行的 話,e.Deorbit的發射也要等到2021年。
中國新一代中型運載火箭「長征七號」25日成功發射。中國在空間碎片清理領域「再進一步」。現場電視畫面顯示火箭準備發射。在這次飛行試驗任務中,「長征七號」搭載遠征1A上面級和多用途縮比返回艙等多項載荷。圖為長征七號運載火箭。
長征七號運載火箭發射升空
我們經常痛心於中國科學技術的在航天領域的滯後,常見的形容就是「研製成功即落後」,而現在「遨龍一號」升空算是出了一口惡氣,讓歐洲空間局的e.Deorbit還沒立項研究就已經落後了。
不過話說回來,「遨龍一號」重量不輕,還攜帶精密的機械臂,研製和發射都是不小的開支,中國雖然熱衷於航天科研,但還沒不差錢到為了搶e.Deorbit的風頭而揮霍金錢的地步。那麼,中國為什麼要研製清除空間軌道碎片的太空清道夫呢?
自1957年第一顆人造衛星發射升空以來,太空中就出現了越來越多人造天體,它們中有正在使用的衛星,但更多是已經失效的衛星、火箭的末級、以及失效火箭末級和衛星由於各種原因解體形成的垃圾。
長征七號運載火箭結構示意圖
正如一條道路無人清掃會慢慢堆滿垃圾,有價值的太空軌道(主要是對地觀測的太陽同步軌道和通信中繼的地球靜止軌道)已經充斥著軌道碎片,給人類正常 的航天活動帶來越來越多的麻煩。且不說國際空間站那樣的龐然大物多次機動規避軌道碎片,就是小型衛星也曾出現與軌道碎片碰撞的事故,而碰撞又會製造更多的 碎片。人類太空活動規模越來越大,發射量逐年增加,軌道碎片也會與日俱增。如果說衛星發射是線性增長,那麼將來軌道碎片的產生可能是指數增長。長此以往, 太空雖大,但難有人類的立足之地了。
因此,人類怎麼能甘心被軌道碎片困在地球上?目前主要航天國家都積極採取各種措施減少新發射中軌道碎片的產生,比如火箭末級的鈍化,還有將到壽命已盡的衛星送入墓地軌道,但這畢竟無法治本。所以,發射太空飛行器搜集軌道碎片並將其送入大氣層燒毀的主動清除設想也就應運而生了。
長征七號運載火箭發射過程示意圖
6月25日晚20時長征七號火箭從文昌發射場成功發射,場面絢麗壯觀,震撼人心。不過在火箭升空後,這次任務的載荷更是可圈可點,值得關注。其中不僅有新一代多用途飛船的返回艙,還有發射前根本沒有正式提及的「遨龍一號」空間碎片主動清理飛行器。
長征七號運載火箭部分型號示意圖
為充分發揮長征七號運載火箭首飛的綜合效益,綜合統籌有關需求,長征七號組織安排了遠征1A上面級、多用途飛船縮比返回艙、遨龍一號空間碎片主動清理飛行器、天鴿飛行器(2個)、在軌加註實驗裝置和翱翔之星立方星等6項7個載荷。圖為長征七號飛行任務示意圖。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90/node1151670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