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給地球裝了監視器:美日竟然沉默了

國際頭條| 2016-04-26| 檢舉

中國給地球裝了監視器:美日竟然沉默了

2016年4月24日,時值中國第一個航天紀念日,中國長光衛星技術有限公司公布了一段吉林一號視頻星拍攝的4K、極高清、彩色、動態地面目標監視的視頻。

從視頻中可以看出,吉林一號的動態衛星視頻可以達到1.3米解析度,針對印度新德里,美國各地,墨西哥等地的視頻拍攝,可以清楚地看到小汽車在高速公路上行駛的動態圖像,在視頻後半段,吉林一號衛星甚至能夠連續跟蹤空中飛行的民航客機,令世人膛目結舌。

一直以來,人們都認為遙感和偵察衛星都是用來拍攝照片的,而在去年11月,中國首次對外發布遙感衛星拍攝的視頻影像,由吉林一號拍攝的墨西哥中北部城市杜蘭戈的高速公路,汽車的動態車流量都清晰可見。

這開啟了我國遙感衛星2.0時代,有軍事專家認為儘管吉林一號是民用的商業光學遙感衛星,但在軍事偵察領域的意義也很多,能夠實時跟蹤遼闊海洋上的美國航空母艦。

網友在閱讀本文時,請自覺將「尖兵」、「實踐」和「偵察」等軍事詞彙,替換成「遙感」、「商業」和「民用」等中性詞。在理論上,中國不存在軍事偵察衛星,我們發射的所有衛星都是為了國計民生服務的,例如農業普查、規劃測量、水文調查、救災減災等等。。。。

中國對從太空中觀察地球的興趣一直很強烈,從1975年發射第一顆光學照相偵察衛星「尖兵一號」開始,中國歷經四十年的努力,建成了一個規模僅次於美國,由數十顆不同遙感手段組成的龐大的全球對地觀測網。

中國至2000年共發射了25顆尖兵系列返回式照相偵察衛星,這些衛星分為四代,三個系列九個型號,包括返回式普查,返回式詳查,CCD光電成像,數據傳輸型,合成孔徑雷達成像型等等。

2005年發射的神舟五號飛船,上面安裝了一部大口徑光學偵察相機,首次實現1米以下的亞米級分別率,很巧的是神舟五號的飛行軌道會掠過台灣島上空,估計一定拍攝了很多島上的風景名勝。

中國衛星監視地面情況

從2006年開始,中國又陸續發射資源一號01/02C、資源2號衛星,資源三號、環境一號ABC等衛星。數量也高達二十餘顆。

目前中國在太空中服役對地偵察(嗯,一定要叫遙感)衛星,有「資源」、「高分」、「實踐」、「遙感」等十幾顆,通過光學、紅外、雷達成像等綜合手段進行對地普查和詳查觀測。其中高分系列已實現0.8米的民用分別率,據信軍用衛星的分別率可達0.5米。

為了實現大範圍的凝視觀測。中國在去年發射了高度3.6萬公里的靜止軌道凝視偵察衛星,從而實現全球靜止軌道實時偵察,目前解析度為50米,還不足以精確地獲取目標信息。需要低軌道遙感衛星進一步詳查,這樣就同時帶來低軌道高解析度衛星的刷新率不足問題。

為了實現半小時甚至更短的衛星重訪率和信息刷新率,中國又研製了分別率0.7米、10分鐘刷新率的高時間分別率、靈巧 成像偵察衛星的星座群。目前這個星座群的名稱為「吉林一號」,當然,「吉林一號」衛星顯而易見是一個「民用」衛星,請世界人民不要做過多解讀。

2015年10月7日吉林一號星座群以「一箭四星」發射成功,由4顆小衛星組成,包括1顆吉林一號光學A星,主要用於獲取高分辨圖像,地面解析度0.7米。

1顆靈巧成像新技術驗證星,靈巧成像也叫推掃成像,是遙感衛星為克服太陽軌道造成拍攝地區東西軸向幅寬和精度不足的弱點,通過衛星鏡頭的姿態搖擺控制,形成寬幅高精度圖像,這在對地觀測領域是個革命性的跨越。

2顆靈巧成像視頻星,能夠以視頻的模式對地拍攝,特別適用於需要短時高刷新率、對運動目標的偵察。

中國衛星長時間監視客機飛行視頻

根據計劃,中國準備在2030年前,實現在軌運行138顆實時觀測衛星,形成全天時、全天候、全譜段數據獲取能力,實現全球任意地點的十分鐘以內重訪能力,可為中國飛彈武器目標指示系統提供世界最高的時間解析度和空間解析度。

4月23日長光衛星的科研人員進行了一次創意快閃活動,用40輛奧迪車排出「CGWX」的字樣,向遠隔千里的「吉林一號」衛星發出問候。突出顯示了吉林一號衛星的快速實時反應能力和高清拍攝能力。

軍事專家指出,中國的東風-21D和東風-26中遠程彈道飛彈,以及長劍系列遠程巡航飛彈,都以美國等強敵的空軍基地、航空母艦和水面艦隊為目標,在進行發射前的目標偵察、目標指示和彈道規劃時,需要保持至少半小時的目標刷新率,以實現近於實時的數據更新。

按照吉林一號系列衛星的發射速度,到2020年中國將建成一個全球實時偵察衛星網絡,全球任意地點的刷新率達到半小時以內,到2030年,這個時間被縮短到十分鐘。

這意味著美國航母就像漂在澡盆里的橡皮鴨子一樣無所遁形,可以由中國的領導人在聯合作戰指揮中心裡,通過實時衛星視頻,輕點滑鼠,挨個點名消滅。

中國反衛星武器威脅太大 美軍欲出一奇招應對

美軍發射新型超高頻衛星

據美國「防衛者」網站4月11日報道,隨著中國反衛星武器的不斷增加,美國軍方越來越重視衛星在被攻擊時保持數據傳輸的問題。

文章稱,中國在約10年前在距地球表面約800公里的近地軌道上摧毀了一顆氣象衛星,這令全世界震驚不已。2年前,中國火箭到達了10000公里的軌道。現在對中國來說,攻擊36000公里地球同步軌道上那些最有價值的衛星的障礙不再是技術,而只是政治因素。

文章稱,應對這種威脅的手段包括使用那種能用後備衛星快速更換的廉價衛星,或者能夠在被攻擊時做出躲避的可移動衛星。但是五角大樓的官員們發現,當一顆衛星讓出位置時,另一顆衛星立刻填補了空缺。這意味著未來的衛星需要承擔的任務更加繁重。它們需要在一個更廣泛的頻率範圍內工作,而不是像現在那些高頻軍事通信衛星。未來衛星需要能夠配備可變功率的天線,與其他衛星進行組網收集和傳播信號。

文章稱,換句話說,未來衛星將具有模塊化屬性,可以在事先沒有規劃的情況下通過不同的組合執行更多任務。模塊化衛星意味著更多的功能,就像智慧型手機那樣能夠打電話、查地圖、看郵件、玩遊戲等等。當前衛星的單一功能屬性就如同過去枯燥的功能手機。

但是模塊化衛星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一個艱巨的挑戰就是熱量控制,太空之中沒有空氣,而電子產品必然會產生熱量,散熱方法有很多,但是當你像拼樂高積木那樣組合衛星時,這一切會變得更難。

另一個障礙是如何處理連接電源和數據線之間的模塊,舉例來說,當組合衛星分開之時,你必須要弄清楚所有的電線都去哪兒了。一個典型的通信衛星的線纜有幾十公斤重,但當你試圖應用模塊化技術時,可能會不得不增加上百公斤的多餘線纜以供備用。這是解決模塊化衛星的兩大關鍵問題。

如果你很難預測衛星上天后會發生些什麼,那麼你可以在軌道上直接對其修改或升級。為此,美國啟動了一個名為「地球同步衛星機械維修」的項目,旨在將機器人的手臂安裝在普通的商業衛星上,服務其他同步軌道上的衛星。

文章稱,當兩顆衛星接近至2米的距離時,維修衛星將伸出機械臂將另一顆衛星抓住並鎖定其助推器。對接之後,就能夠很輕鬆的處理器太陽能電池板,或者進行仔細的檢查。然後或將其推至新的軌道,或者對其進行升級。

文章稱,即使是一顆功能齊全的衛星有時也會發現其工作時間大大縮短,這是因為其攜帶的設備變得過時,這對其花費了幾億美元將其射入太空的所有者來說是個令人沮喪的壞消息。由於現有的衛星一旦進入軌道後就無法指望得到幫助,這使得其只得安裝備份系統和儘可能多的燃料,這增加了它們的複雜性、重量和成本。

文章稱,將所有的信息碎片拼接後,我們會得到一幅2030年軍用衛星的圖像,它是模塊化設計的,能夠在太空中進行升級和改裝,最大的變化是不再有單一的軍用衛星,商業衛星有著足夠的帶寬能夠滿足軍民兩用的通信需求。

央視視頻中曝光的中國火箭軍發射東風-21D彈道飛彈的瞬間

2016年初,中國方面透露,他們已經完善了一種新型機動式彈道飛彈彈頭的技術。而此前不久有消息稱,自2014年以來,中國已經為一種用於彈道飛彈的機動式滑翔彈頭進行了6次試驗。其中5次試驗取得了成功,這種「高超音速滑翔載具」的官方名稱是DF-ZF。

眾所周知,高超音速滑翔載具是一種能夠滑翔、而不僅僅是落回地面的彈頭,其具有相當的機動性,可以攻擊空中、海面或地表的小型移動目標。中國起初研發DF-ZF是想要完善東風-21彈道飛彈中的一種可以打擊海上移動戰艦的版本,也就是外界所稱的東風-21D反艦彈道飛彈。然而,令美國意想不到的是,使用DF-ZF彈頭的東風-21D不僅能夠勝任「航母殺手」的角色,更能夠用於打擊低軌道衛星,從而搖身一變成為了名副其實的「衛星殺手」。

中國DF-ZF戰鬥部的性能如何?

DF-ZF是中國研發的一種高超音速載具,速度可達5-10馬赫,在DF-ZF這個正式名稱出現之前,美國曾一度將這種高超音速載具稱為WU-14。

對於DF-ZF美國情報部門進行過評估,認為它是能夠攜帶核武器的飛行器,其機動性和速度使這款武器可以突破美國飛彈防禦系統。而一些軍事專家則表示,中國也可以使用DF-ZF進行常規武器全球快速打擊。

除了速度快、突防能力強以外,DF-ZF彈頭還有一個最大的優勢,就是能極大的延長彈道飛彈的攻擊距離。以東風-21彈道飛彈為例,該彈道飛彈是一種15噸的二級固體燃料飛彈,長10.7米,直徑為1.4米。

根據型號和彈頭重量的不同,其射程從1700公里到3000公里不等。使用DF-ZF彈頭後,其射程可延長50%。如果將DF-ZF彈頭部署在東風-31或東風-41等更大型的洲際飛彈上,將使其最大射程達到或超過1.2萬公里,這個射程基本可以覆蓋美國全境。

DF-ZF戰鬥部在世界上有無競爭對手?

目前,美國和俄羅斯也在緊鑼密鼓的研製高超音速載具。不過,美國在2011年由於國防預算的縮減讓項目暫停,到了2014年,美軍高超音速載具的測試又遭遇了失敗。與此同時,俄羅斯也在2013年恢復了高超音速載具的研發,但是也由於資金問題一直難以獲得進展。可見,DF-ZF的潛在競爭對手雖然不少,但DF-ZF目前依舊處於領先地位。

從DF-ZF的研發情況來看,截至今年年初,DF-ZF已經進行過6次試驗,可見其技術已經相當成熟。幽州司馬認為,中國在DF-ZF上所取得的成就是一項重大軍事進展,它不僅能讓中國保持戰略威懾優勢,同時還能賦予解放軍對於高價值的機動目標進行精確打擊的能力,使得中國的拒止/反介入戰略更上一層樓。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90/node1043558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