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畜失蹤、指南針失靈,「中國百慕達」黑竹溝,竟隱藏著天大的秘密!

Ctw| 2016-04-22| 檢舉

人畜失蹤、指南針失靈,「中國百慕達」黑竹溝,竟隱藏著天大的秘密!

在四川盆地西南小涼山地區,密林深處蘊藏著一塊神秘之地「黑竹溝」。當地鄉名「斯豁」,即死亡之谷。由於黑竹溝藏有不少未解之「謎」,諸如指南針失靈、人畜失蹤等神秘事件,加之正好地處北緯30度,曾被稱為「中國百慕達」。

黑竹溝 圖據網絡

在網絡上,「人畜進入黑竹溝屢屢出現失蹤和死亡」,被列為黑竹溝六大未解之謎之首。而據黑竹溝景區管委會主任郭雲城介紹,「這些都是有據可查的事情」。

1950年

國民黨胡宗南殘部30餘人穿越黑竹溝後無一人生還。

1966年

解放軍某部測繪隊派出3名戰士購糧途經黑竹溝失蹤。

1976年

四川森堪一大隊三名隊員失蹤於黑竹溝。

2007年7月

央視《走近科學》欄目攝製組在黑竹溝拍攝《北緯30°》系列節目,拍攝組挑選了4隻品種優良的信鴿到溝口景區放飛,但7天過去,信鴿始終沒有飛回來,就這樣無聲無息地消失了。

2014年8月

5名驢友前往黑竹溝探險,其中3名驢友在黑竹溝失聯。搜救40多天後,搜救人員先後發現其中兩名失聯驢友的遺體,但該探險隊隊長李靜至今杳無音訊。

2015年8月

重慶小伙李某某獨自前往黑竹溝景區探險後失聯。景區及家屬方組織了20多支隊伍,上百人前往搜救,至今無任何線索。

此外,在黑竹溝里還曾發生過指南針大幅偏差、攝像機電池突然失靈等神秘現象,當地村民的牛、羊等牲畜在溝里失蹤也時有發生。

從2014年開始,四川省國土資源廳組織專家學者歷時兩年多對黑竹溝地磁開展專項研究,試圖揭開黑竹溝的部分神秘面紗。

4月21日,專家發布的課題研究成果表明,黑竹溝景區存在一條地磁異常帶,長達60公里。地磁的異常,可以解釋指南針羅盤等失靈現象。但專家強調,地磁異常並不能解答黑竹溝內其他人員失蹤等事件,更多未解之謎還有待進一步研究。

專家使用無人機測量黑竹溝地磁

調查

地磁異常帶長60公里 指南針最大偏轉20°

這些人進入黑竹溝後為何失蹤,至今還是個謎。不過,黑竹溝正好處於地球北緯30度線上,這一切會不會跟地磁有關?

2014年,四川省國土資源廳資助的「黑竹溝景區地磁資源旅遊開發」扶貧項目展開,項目重點對黑竹溝內地磁異常進行調查,同時進行了生態植被調查和地磁醫學應用研究。

該課題組由中科院院士劉寶珺作為顧問,成都理工大學和四川大學華西醫院的專家學者承擔。經專家科學探測發現,在黑竹溝石門關-榮宏得-羅索伊達一線,有一條大約60公里長的地磁異常帶。

黑竹溝石門關地磁異常空間變化大

專家考察發現,黑竹溝地磁異常主要集中在景區核心區域,以馬鞍山-草甸為主要走向,異常幅值大多集中在500納特左右,局部可達到數千納特,地表玄武岩(如石門關)測試甚至可達到上萬納特異常,使用指南針靠近該區域玄武岩時指南針發生較大偏轉,最大達到20°;景區溝口附近試驗及景區東南部大小杜鵑池航測地磁試驗表明,異常相對馬鞍山及草甸一帶異常幅度要小很多,大多集中在數百納特左右。

黑竹溝部分區域地磁異常分布圖

專家分析認為,黑竹溝草甸景觀及石門關景觀、馬鞍山景觀及相關地質地貌、植被與生態可能與引起地磁異常因素的玄武岩有關:草甸景區形成早期可能是高山湖系,後期草甸底下玄武岩因長期受水系侵蝕,形成溶洞及後期溶洞塌陷,形成現今地貌生態特徵;馬鞍山是景區背斜軸頂部,玄武岩出露風化,地勢最高,水系難以保存,溫度較低,常年積雪,植被發育困難,形成裸露山峰;石門關景區處在背斜軸部,玄武岩出露廣泛,地勢相對馬鞍山較低,水系發育為水系區域植被提供豐富礦物。

黑竹溝馬里冷舊

追問

地磁異常何來?應跟玄武岩鐵含量高有關

據課題組專家介紹,黑竹溝的岩石多為玄武岩,岩石中含有大量的鐵元素等,從而使黑竹溝產生了差異極大的磁場帶,導致指南針、羅盤無法準確讀數,這是可以用地磁異常解釋的。

專家在黑竹溝用指南針測試地磁異常的影響

不過,地磁異常並不能解釋所有問題。比如,地磁異常不會干擾信鴿,因此信鴿失蹤的原因依然無解。

專家表示,並不能說黑竹溝的地磁是最強的,只是在局部地區地磁異常空間變化大,而且在有玄武岩堆積的地方或鐵礦區等,都可能會存在地磁異常情況。

對於以前發生的一系列人畜失蹤事件,專家認為,現在還難以說明跟地磁異常有密切關聯。黑竹溝作為面積廣袤的原始森林,人進入黑竹溝失蹤可能有很多原因,比如溝里特殊的地形地貌、天氣變化等,都可能導致人迷路等無法走出來,也可能摔死或餓死在裡面。

黑竹溝景區管委會主任郭雲城也認為,地磁異常只是黑竹溝的一方面,黑竹溝依然充滿了很多神秘之處,比如黑竹溝里很多世界稀有的野生動植物是如何繁衍生存的?溝里很多特殊的地形地貌、天氣變化等到底是怎樣形成的?這些都有待進一步研究。

提醒

驢友探險需備案批准 不要盲目進入

郭雲城表示,黑竹溝是575平方公里的原始峽谷林帶,其中已開發面積不到十分之一。現在專家發現了黑竹溝地磁異常變化大,可導致指南針失靈,而使用GPS則可以幫助辨別方向,不過,他也提醒,在黑竹溝里GPS也未必完全可靠,在絕壁溝等峽谷地帶,常常會出現搜不到衛星的情況。

另經調查,2014年、2015年發生的兩起驢友失蹤事件,驢友都沒有到景區備案登記,屬於擅自進溝探險。

「很多人太低估了黑竹溝!」郭雲城呼籲,經常有驢友盲目相信所謂的穿越攻略,擅自進山探險而發生意外。由於黑竹溝原始植被茂密,絕大部分區域處於未開發狀態,遊客最好不要盲目進入,要進溝探險需到管委會登記備案,並請專業嚮導陪同。

成都商報客戶端記者 顧愛剛 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編輯:劉艷美

指南針 探險 馬鞍山 四川 投訴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90/node1036272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