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扒水質渾濁到底和啥有關?
水質渾濁一直是困擾著很多魚友的一個問題,尤其是新手不會養水,魚缸里的水經常是混濁的而且還經常死魚。養魚的水為什麼會混濁,這種混濁有何危害、怎麼控制預防,今天我會做詳細的論述和大家分享一下。
1
魚缸常見水渾濁
魚缸常見的水渾濁一般有三種:物理性混濁,化學性混濁,生物性混濁,其中以化學性混濁最少見。
1.化學性渾濁
是指添加了化學物質後引起的混濁,比如使用凈水劑、凝絮劑後引起的水質混濁。一般都是新手所為,很多不會養水的人喜歡使用凈水劑,總是認為使用了凈水劑後水會變清變好,其實靠凈水劑來保持水質是不可取的,這是因為凈水劑有很大的副作用。
凈水劑分兩種:凝絮型、殺菌型。
凝絮型凈水劑(聚合氯化鋁)依靠高分子物質產生的凝絮將水中的雜質包裹吸附使其產生沉澱,來達到清水的目的,但是凝絮型凈水劑最大的致命缺點是產生的絮狀沉澱會破壞魚腮的呼吸功能,把魚鰓糊住,因此在魚缸里有魚的情況下,不能直接使用,因為使用凝絮劑而死魚的案例太多了。
殺菌型凈水劑是利用殺菌清水的原理來清水的,幾乎所有的消毒藥、殺菌葯都會帶來殺菌清水的效果。給大家解釋一下為什麼殺菌會清水,很多人認為細菌死了水才會變混,有很多魚缸水一混了就有人說是硝化菌死了,其實這是一個方向性的錯誤。只有在細菌活著的時候,瘋狂繁殖爆菌的時候,水才會渾濁,而細菌死後,菌體會分泌出溶菌酶,把自己溶解掉,所以隨著細菌的減少水只會越來越清。希望大家以後能明白這個道理。使用殺菌型凈水劑最大的問題是會破壞硝化系統,這個代價太大了,所以拒絕不能使用。
另外,藥物性渾濁也屬於化學性混濁的範疇,比如黃粉、孔雀石綠等。下藥後如何恢復水色,如何儘快使魚缸恢復硝化功能,不是這次討論的重點,如果時間允許的話,我在給大家講這方面的內容。
2.物理性渾濁
缸內顆粒性雜質過多引起的水體混濁叫做物理性混濁。一般開缸初期由於使用的是新濾材,其脫落的大量的顆粒性雜質和短小纖維等異物會造成了水體混濁。玻璃環、細菌屋、珊瑚砂等都比較容易掉渣,尤其是在燈光下可以看見水裡有很多渣滓,影響觀賞效果。依靠過濾再配合大換水能除掉一部分這種雜質,但是有些很小的還是除不掉,因此要徹底解決這個問題就必須找到源頭,把脫落雜質的濾材更換掉。(例:珊瑚砂)
3.生物性混濁
由於微生物大量繁殖而引起水質混濁現象叫做生物性混濁,俗稱「爆菌」。特徵:水混沌不清、發灰白色給人霧朦朦的感覺,(圖例)。
我們經常說的水混濁,就是指的生物性混濁。這是今天講的重點,為什麼會爆菌呢?我們先了解一下細菌的繁殖四期(圖示):
1、緩慢期(從芽孢狀態開始變大)
2、對數期(幾何級數增長)
3、穩定期(產生芽孢和毒素)
4、衰老期(菌體死亡自溶)
魚缸是細菌理想的繁殖場所,不論是溫度、ph、氧氣、食物等,我們能控制的只有細菌的食物數量(有機物),一旦控制不好有機物的含量,就會給細菌提供爆發的機會,所以就爆菌了。
爆菌後為什麼水會混沌不清、霧朦朦的感覺,這是一個物理現象,叫做丁達爾效應。細菌很小我們肉眼是看不到的,但是當它大量繁殖的時候,就會產生乳光,改變水的折光率使光發生散射,造成水的澄明度下降,我們看到水的白濁就是這些細菌大量繁殖後改變了光反射造成的。
2
生物性渾濁的成因及危害
造成生物性混濁的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
1.殘餌及魚便
殘餌含高蛋白,魚糞便不但是有機物,而且本身就帶有大量的細菌,(腸桿菌、芽孢桿菌、弧菌、乳酸菌、糞鏈球菌等)這些細菌有的是正常的腸道菌屬,無害。有的卻是病源微生物,可引發各種疾病,比如說大腸桿菌、弧菌。
因此很容易污染水質,所以缸底有魚便殘留的魚缸水質不好就是這個道理。【小常識:養魚的水裡菌是怎麼來的:有人說水裡本來就有菌,有一些不用硝化菌製劑開缸的人說,水裡本來就有硝化菌,不用添加靠自己生長就可以,其實這個認識是錯誤的,我們養魚大部分都用自來水,我們藥廠每天都做水質檢驗,現在的自來水幾乎是無菌的,國家對自來水的含菌量是有規定的:100個/毫升,大腸桿菌3個/升。大家要知道一個細菌一晝夜就可以繁殖到上億個,自來水裡這點細菌幾乎就可以忽略不計了,何況實際檢測的還遠遠低於這個指標。更不要說硝化菌這樣嬌弱的菌種了,在自來水裡根本沒有。】
魚缸細菌主要來源:1生物自帶,2空氣中漂浮。我很少聽到有人說魚的糞便是細菌的主要來源,都把糞便理解為有機物會引發別的細菌繁殖,其實糞便是最大的細菌源頭,隨著糞便直接就會排出大量的細菌,靠糞便里的細菌繁殖就足矣引起爆菌,這就是為什麼能拉的魚不好養水的原因。另外空氣中漂浮有大量的細菌孢子、真菌孢子,很多致病菌都在空氣中,室內大約每升空氣含菌1000個。
2.死魚死蝦
常見於開缸時或動物性殘餌,有人喜歡用死魚死蝦開缸,魚死後分解腐爛是從體內開始的,腸道內的細菌大量繁殖,屍體的腐爛都是從內向外的,由於魚體含高蛋白和低脂肪,營養元素以及本身的含菌量遠大於魚便,所以混水更厲害,這也是我反對死魚死蝦用開缸的主要原因。大家可以看看下面這些資料:(圖示)
3.臭硝化菌
臭的液體硝化菌絕對是魚缸的殺手,此種東西已經不能叫硝化菌了。硝化菌生產時最大的技術難題就是硝化菌的長期保存問題,因為硝化菌無法形成孢子而達到真正的休眠狀態,而只能以假休眠狀態存在,假休眠狀態下菌株的代謝作用幾乎完全處於停頓狀態,但仍需要進行有氧呼吸,若保存環境缺乏氧氣,假休眠狀態下的菌種仍無法長久保存。因此硝化菌製劑在生產時要求菌液里不能含有任何有機物和異營菌,否則異營菌就會繁殖來分解有機物,異營菌一旦繁殖瓶中的空氣就會很快耗盡,而形成厭氧狀態,這就是有的硝化菌會臭的原因。這種臭硝化菌里實際已無硝化菌,而是已經腐敗了的高濃度營養液和大量細菌,這樣的東西倒魚缸里,會使魚缸的水富營養化,細菌會瘋長,俗稱「暴菌」,所以水會極度混濁。
先解釋一下什麼是自營菌和異營菌:(圖示)
解釋一下什麼是孢子。先說細菌,在生長階段叫細菌的繁殖體,所謂的消毒,指的是殺滅這些繁殖體,而孢子是細菌的另一種形態,環境不適宜缺少食物的時候,很多細菌會自行脫水,產生莢膜把自己包裹起來,一旦環境變化就會重新生長出來,這種孢子可以長期保存菌種,因為孢子有很強的抵抗能力,高溫高壓酸鹼消毒藥等都可以抵抗,繁殖體很好殺滅,孢子卻很難殺滅,比如我們熟悉的枯草芽孢桿菌的孢子能耐受121度的高溫30分鐘,我們藥廠的滅菌櫃驗證就是以能殺死這種菌的孢子作為合格。所以產生孢子才是真正的休眠,才能很好的把細菌保護起來,大多數細菌真菌都可以產生孢子,唯獨硝化菌沒有這個功能,所以硝化菌很容易被消滅,在空氣中漂浮的細菌大多數也是以孢子的形態出現的,所以空氣中硝化菌也少的可憐,自然開缸的速度很慢就是這個道理。
另外在說一下硝化菌製劑,硝化菌生產的時候必須控制雜菌的污染,因為我有20年的無菌生產管理經驗,所以我知道無菌生產是很難的,每個環節都要控制,否則很容易染菌報廢。大廠名牌的質控體系比較完善,所以質量比較有保證,比較放心。而一些小廠廠房設備工藝規程等根本就做不到無菌生產,所以生產出臭硝化菌是必然的,臭硝化菌實際是污染了其他細菌,染菌報廢的東西,對魚缸來說是毒藥。
生物性混濁的危害是顯而易見的:
1、有礙觀瞻,
2、由於有大量異營性細菌的存在,它們的代謝產物「氨」的濃度也會大幅度提高,會給硝化系統造成很大的負擔,甚至超過硝化系統的硝化能力,造成毒素堆積,魚會「氨」中毒,這就是平常我們所說的「新缸綜合症」,因此在水質不好的魚缸里經常死魚就成了家常便飯。(小常識:氨中毒)
3
生物性渾濁的控制
生物性混濁的表象是異營菌大量繁殖造成的,但本質是因為魚缸里有大量的有機物造成的。因此加強過濾是解決生物性混濁的治本之道。加強缸內造流是物理過濾的關鍵,要保證魚便產生後能在很短的時間內被過濾掉。投喂不要太多,七分飽足矣,發現殘餌應及時撈出。
可能有人會問:魚便、殘餌過濾到濾棉上不也是一樣在水裡嗎,難道就不會引起暴菌嗎?很多人可能都有過類似的疑問。其實這個問題的答案幾千年前就有了,叫做「流水不腐」。異營菌必須要「著床」吸附在魚便殘餌這些有機物上才能生長繁殖,而濾槽里的水流速很快,不利於異營菌的「著床」,這樣就抑止了異營菌的大量繁殖。基本只靠糞便裡面自帶的細菌來分解,所以分解速度會變慢,但是污染會減輕。只要能把魚便、殘餌及時的過濾到濾槽里,魚缸的水就不會暴菌,就不會混濁。(例:洗濾棉後混水)
治標的方法:
使用UV紫外線殺菌燈直接殺滅大量繁殖的異營菌。尤其在生物性混濁的暴發期,殺菌清水的效果非常明顯,隨著水中細菌含量的減少,水會越來越清。
UV紫外線殺菌燈的使用也有兩個原則:
1、見好就收原則。只在水質出現問題的時候使用,殺菌清水後馬上撤出,如長期使用對養水不利。
2、慢水流原則。紫外線的殺菌能力很弱,有很多不懂紫外線的人感覺紫外線的殺菌能力很強,這是錯誤的,我們藥廠天天用紫外線進行空氣消毒和水消毒,所以我對紫外線很了解,紫外線的穿透能力很弱,連一塊普通玻璃都穿透不了,更不要說穿透其他物體了,所以需要慢水流經過殺菌效果才好,水流速度和紫外線的殺菌能力成反比。濾筒自帶紫外燈的殺菌效果不好就是因為水流太快,底濾缸最好用一個單獨的小泵5-8瓦的,帶uv燈,這樣效果好。紫外線殺菌開燈時間沒有固定要求,應該根據殺菌效果和水流速度來確定,可以每天開幾小時到十幾小時不等,我曾經試驗過連續一周每天開12小時,對硝化菌以及魚沒有任何不良影響。
有一個理論說紫外線會把硝酸鹽還原成亞硝酸鹽,會增加水質的毒素,所以要把uv燈的出水口放在濾槽里把水再過濾一次,我也親自做了這方面的試驗,證明這個說法不成立,試驗結果表明uv燈的出水毒素指標正常,亞硝酸鹽的含量沒有一絲一毫的提高。
4
水質渾濁與硝化菌的關係
很多魚友把魚缸里渾濁的水質判定為硝化系統沒有建立好,把水由渾濁變清澈做為硝化系統已經建立完善的標誌,這種理解是完全錯誤的。因為水質的清與濁和硝化菌都沒有關係,硝化菌的作用是去除水中的毒素(氨和亞硝酸鹽)起到凈化水質的作用,而不是清潔水體。氨和亞硝酸鹽是無機物,它們的存不會引起水質混濁,就像鹽撒進水裡不會使水變混一個道理。水絕不會因為有了氨和亞硝酸鹽的存在而變的混濁,也不會隨著氨和亞硝酸鹽的去除而變的清澈。因此硝化菌和水的清澈混濁沒有關係。
通過上面的解析我們已經知道:「水混濁的主要原因是魚便殘餌等過多的有機物引發異營菌大量繁殖造成的」。要想控制這種生物性渾濁有兩種途徑:
1、殺滅過度繁殖的異營菌;
2、清除過多的有機物。
硝化菌完全不具備這樣的功能,硝化菌不具有殺菌抑菌和分解有機物的功能,不會因為有硝化菌的存在影響異營菌的繁殖,相反過多的有機物和異營菌卻是硝化菌的天敵,被有機物侵佔的濾材硝化菌無法在上面生長繁殖,因此隨著開缸時間的延長,陶瓷環等生物濾材會逐漸的被有機物殘渣覆蓋,魚缸的硝化能力會越來越弱,直到有一天所有的濾材都被佔滿,硝化系統崩潰。所以定期清洗濾材對於硝化菌的培養是很有必要的。
謝謝大家!
LITTLE TIPS:氨和亞硝酸鹽中毒
1、中毒作用機理:毒素通過魚的呼吸作用,由鰓絲進入血液,把血紅蛋白氧化成高價血紅蛋白,使其喪失輸氧能力,出現組織缺氧,窒息而死。
2、氨中毒的癥狀:
魚出現竄游現象、並時而出現下沉、側臥、痙攣等癥狀;
呼吸急促,大口掙扎,死前眼球突出;
鰓蓋部分張開,鰓絲呈紫紅色或紫黑色;
魚鰭舒展,根基出血;
體色變淺,體表粘液增多;
打開腹腔,血液不凝、血色發暗、紫而不紅,肝脾腎的顏色呈紫色。
3、亞硝酸鹽中毒癥狀:
魚的食慾下降、厭食;
鰓組織出現病變:鰓部腫脹增生、鰓絲呈暗紅色;
呼吸困難,呼吸急促,浮頭;
體色變深,騷動不安或反應遲鈍;
肝臟出現變異,如空泡化。
4、控制標準
氨的標準:中規定,水產養殖中應將氨控制在0.02mg/L以下。
亞硝酸鹽的標準:中規定,水產養殖中應將亞硝酸鹽控制在0.2mg/L以下。
說明:亞硝酸鹽中毒是可逆的,氨中毒是不可逆的。急性中毒暴斃,慢性中毒破壞機體組織降低抵抗力,魚是病從鰓入,總得病的魚和開缸有很大關係。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