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學者經常犯的一個錯誤,就是一拿到魚竿裝好魚輪配好假餌,就想用力死命地往深水遠處打,
那是不對的。路亞釣法是一種動態運動沒錯,但是找魚跟分析魚的習性是路亞釣法更重要的一環,
比如說夏天跟冬天,清晨、中午或傍晚,魚的活動量,與魚的覓食習慣,魚會躲在哪裡,哪裡有障礙物,哪裡氧氣足,這都是釣魚前必須先思考的。
大魚經常就在你的腳下,先了解工具,了解手上的路亞再出門,你的收穫才不會讓你失望而回。
路亞釣法可以讓你得到釣魚中最多的想像空間,包含釣完魚分析釣魚過程及下回工具的改裝種種。
路亞竿的分類
路亞竿分直柄竿(配紡車輪),槍柄竿(配鼓形輪)。直柄竿——拋投操控簡單,
但是距離與位置控制較難。因為導環大數量少,出線時阻力少而快。
槍柄竿——拋投距離與位置較為精準,但是較難操控。因為導環小數量多,出線時阻力多而慢。
一般每支釣竿都會標示出型號代號(表示軟硬度),適合配用幾號到幾號魚線,
適合配用幾克到幾克魚餌,竿子的長度,竿子的重量,為什麼只有路亞竿才有這些標示呢?
拋投路亞是不斷的拋與收餌動作,製造一支好的路亞竿就必需考慮到反發力問題,即是回振波動的力量,
若是太軟或太硬,而且沒配合好路亞本身的自重,
一是會傷到手背而無法玩太久,二是無法讓我們將路亞拋到我們要的距離。
拋投距離的決定要素是什麼?沒錯!是力量與姿勢(人為因素),風向跟風力(環境因素),
再來呢?工具與假餌本身自重問題,所以竿子軟硬度,加上配用幾號到幾號魚線(風阻問題),
配用幾克到幾克魚餌,竿子的長短,這些都關係到了拋投距離的決定。
竿體分析
竿先的粗細: 細則魚訊敏銳,粗則刺魚快速。竿身的軟硬: 軟對較輕的小路亞有利, 可拋更遠;
硬對較大的重路亞有利,可拋更遠。竿尾的粗細: 尾細則竿的重心會移轉靠竿先方,
有利刺魚, 尾粗則竿的重心會移轉靠竿尾處, 手感會較輕, 有利將魚拉回的速度。
其他擬餌竿
鐵板竿: 竿先和竿尾都較粗,竿身也硬,有AR-C功能的竿子,才可使用直線拋投法,
若無AR-C功能竿先會斷,要小心。鱒魚竿: 竿先和竿尾都較細,竿身也軟,
可讓輕小的假餌拋投更遠,如湯匙餌。飛蠅竿: 屬於較硬身竿,尾細竿先粗,整體重心在竿先,
這樣才能使線頭粗線尾細的飛蠅線,展現最佳飛拉美姿。
木蝦竿: 屬於較硬身竿,尾粗竿先細,整體重心在竿尾,握把長,這樣便於雙手握竿拋投。
路亞竿和路亞種類與釣法探討
各種大小路亞跟各種釣法都可以拿任何一支路亞竿來使用, 區別只是這支竿好不好用的問題,
就像說魚咬食路亞是不會因為你的這支路亞打上了Shimano品牌字樣,
而是要看你如何操竿讓你的路亞舞動得像活的東西,讓魚來咬食,品牌是用來給人看的,
不是給魚看的,魚竿的種類區分也是人制定的,
有需求才會有人去研發與製造,重點就在你如何選擇一支或多支能讓自己稱心如意的工具。
TIPS:
工具是用來方便人的使用的,而設計工具者的理念跟使用者對工具的了解度,
是本篇文章的解說重點,最後我還是得再囉唆一句,
請大家為下一代著想,為環境保護跟放流工作盡一份心吧!
(來源:路亞時代雜誌)
一,放開保險後,用食指壓線。假餌到頂環預留距離。
二,過頭正拋,適用於遠投。但要注意頭上是否有空間。
三,側拋適合直線拋投軌跡。
四,打水漂適合鑽入障礙物。
五,反手拋適合拋刁鑽的角度。
六.盪拋適合近距離拋入障礙物間隙。
七,這是下手拋,適合站在樹下遠投。
(來源:路亞之家 )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88/node959595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