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翻攝自 修平科技大學)
關於食用油,你應該了解的八大真相
1.買油不貪小便宜
對於食用油的購買,不少人都是超市哪種促銷買哪種。但是往往這些促銷的油都是大瓶裝的。
他們買回家後會自己分裝,但卻每次都用同個瓶子。大瓶的油開封後,如果存放不恰當或放太久,品質會下降甚至變質,產生異味。
如果用油少,建議還是小瓶小瓶的買。當然,如果家裡人實在多,一大瓶油不到一兩個月就用完,那也是ok的。
2.用油不必專一
有些人認為花生油很香就一直吃花生油,也有人認為貴的油才是好油,所以一直吃橄欖油。
但其實,沒有一種植物油是完美的。不同植物油脂肪酸構成不同,營養特點也不同。
例如,橄欖油、油茶籽油的單不飽和脂肪酸含量較高,但亞麻酸和亞油酸含量卻很低;又如,花生油中油酸含量比較高,但亞麻酸含量很低。
「應經常更換烹調油的種類,食用多種植物油」。
比如平時一直吃花生油,下次可以換成亞麻籽油、或者大豆油 / 玉米油 / 葵花籽油、或者橄欖油/茶籽油等。
3.油不要放在鍋爐旁
不少人喜歡把食用油直接放在鍋爐旁邊,如果留心觀察,還可能發現油瓶的壁是熱的......
正確做法應是把油放在陰涼、乾燥,不會被太陽直接照到的地方,否則容易變質。
4.抽油煙機記得及時開
不少人做飯時等到鍋裡冒煙了,才會想起開油煙機,但這時油煙裡的有害物質(如致癌物)早已產生。
正確做法是,除了儘早開油煙機,也應盡量避免油煙的產生。
具體做法如:不等鍋裡冒煙再把菜放進去、少點煎炸、不用老油等。
5.不要等到有油煙再炒菜
很多人炒菜時喜歡等到鍋裡冒煙了再把食物放進去,然而這並不是一個很好的習慣。
這是因為油脂在高溫下,尤其是對於一些不飽和脂肪酸含量比較高的油,更容易氧化水解,有可能對身體產生不利影響。
6.什麼油對應什麼烹調方式
例如:高溫爆炒煎炸等可以用一級花生油;
涼拌可以用特級初榨橄欖油、芝麻油;
燉、煮、蒸可以用亞麻籽油;
普通炒菜多種油(花生油、大豆油、葵花籽油、玉米油等)都可以用。
7.用不完的油盡量不要拿來二次煎炸
有些人喜歡把炸過的油裝起來過段時間繼續使用。但其實這些煎炸油裡含有上次殘留的各種物質,而且可能含有如丙烯醯胺等有害物質。
如果繼續拿來加熱,可能會繼續氧化產生更多的有害物質。
如果不想不浪費,可以在炒菜快完成後再補加入這些油。
8.少點油多點健康
一般人每天烹調油不超過25克或30克,相當於兩勺半。
可以採取適當的方法控制用油的量,例如用煎代替炸;蒸、煮、燉、燜時盡量不用或少用油;使用定量油壺等。
為了健康一定要多了解我們平時的飲食,多用點心絕對不會吃虧
把用油的正確知識分享出去給更多人知道吧!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88/node955642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