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入騎行,萬萬不能踩的誤區!

初入騎行,萬萬不能踩的誤區!

圖片來源於網絡,文字來源於單車志,如需轉載請註明來源!

這一年,有這麼一群人準備加入騎行大隊,開始騎行,體驗騎行的樂趣。不過在將騎行列入計劃前,這些騎行誤區是你必須知曉的,萬萬不能踩!

誤區1:不做熱身、伸展運動

不做準備活動對你的整個騎行會有影響,那就是降低效率。騎行前做一些適當的熱身運動,讓身體充分活動開,這樣就不會使身體受到傷害,是獲得最理想效果的重要一步。

誤區2:騎行速度越快越好

錯!一些剛入門車友在騎行途中更是只追求速度,速度並不是決定你騎車霸氣的程度,這樣其實對身體傷害很大。

正確做法:騎行貴在保持速度,切忌忽快忽慢,有勁拚命騎,沒勁步步停的現象。建議初學者要在騎行過程中找到適合自己的頻率之後再增強運動量,這樣循序漸進的騎行既鍛鍊身體。一般來講,普通自行車,在體力正常、道路平坦等條件下的長途騎行,速度應維持在每小時15公里左右,體力好的可加快到每小時20公里。

誤區3:騎行時間越長越好

有些車友憑感覺認為騎行次數越多,鍛鍊時間越長,效果就越好。

其實不然,初次騎車時,時間不要太長,待身體適應新的距離後再加時。騎車時間較長時,要注意變換騎車姿勢,使身體的重心有所移動。

誤區4:騎行強度越大越減肥

錯!體內脂肪的減少取決於鍛鍊時間的長短,而不是鍛鍊的強度。因為騎行鍛鍊開始時,首先消耗的是體內的葡萄糖,在糖消耗後才開始消耗脂肪。而人劇烈運動後多已筋疲力盡,難以繼續堅持,因而脂肪消耗不多,達不到減肥的目的。

正確做法:只有較緩慢而平穩地持久運動才能消耗更多的熱量。

誤區5:拚命踩踏

對於入門者及習慣猛踩的年輕車友來說,在騎行時需要循序漸進的增加齒比,掌握好踩踏頻率,應該避免重踩或者錯誤踩踏導致膝關節慢性損傷。同時在騎行中應避免量突然增大,騎行後需要放鬆膝蓋。

雙腿向外撇、點頭哈腰等都是不正確的姿勢。要調整好自行車的高度,這樣可以避免大腿根部內側及皮下組織挫傷。蹬自行車時,腳的位置一定要恰當,用力要均勻,否則就會使踝關節和膝關節發生疼痛。

誤區6:騎行後馬上休息

錯!劇烈運動會使身體內部發生一系列的生理變化。比如,心臟跳動加快、肺活量增加、新陳代謝旺盛等。但這些變化不是隨著運動的停止而立即消失的。倘若馬上停止運動,會使循環血量減少,容易發生運動性暈厥。

正確做法:騎行結束後適當進行慢走、拉伸等活動,有利於調整身體內部的變化。

誤區7:騎行後大量補水

錯!很多人都知道,在大量出汗後要馬上補充水分,但卻容易補水過量,這也同樣是不當的。因為,大運動量過後,人體各器官、系統需要得到休息,而此時大量補水,則會給消化、血液循環等系統,尤其是心臟增加沉重的負擔。

正確做法:補水方法最好是少量多次,運動中每10到15分鐘飲水150到200毫升。但不要喝過甜的飲料,以避免增加胃的負擔。

誤區8:大汗淋漓後立即沖涼

錯!人體充分運動後全身的毛孔都打開了,如果這時突然用冷水澆身,會引起感冒、發燒。且沖涼並不能幫助肌肉放鬆,反而會使肌肉更加緊張。

正確做法:等身上的汗都乾了再用溫水沖澡,水溫應高於體溫1-2℃,這樣可以使肌肉得到充分的放鬆。

誤區9:女生騎車就會變得過度強壯

這是一個常見的誤解。事實上,女生有氧騎行40分鐘可以瘦腿,是身材變得勻稱!一句傳言,就可能讓你錯失了最美的自己。

誤區10:騎車、騎車,只知道騎車

身體是一個適應性很強的機器,你剛剛開始騎行時可能一公里能消耗36-37大卡熱量,長時間騎行後的身體已經成了一個完美的騎行機器,同樣的速度和距離你可能低於36、37卡。運動應是多元化的,不能只是專注騎車,還可以結合其他運動!

不管是剛開始騎行

還是騎行多年的老車友們

相信都已牢牢記住!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88/node831664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