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異國的獨立生活,都是需要勇氣與智慧的。身在海外面對那些遭遇的苦,大多數人會選擇沉默,或者有選擇性地只講那些在國外有趣的好玩的經曆,那並不代表沒有故事。只是因為看得太多,經過的太多,有時候麻木了不再會被驚嚇到,有時候只是在處理的路途中無從訴說。
對剛出國的人多說了,反而成為了無濟於事充滿負能量的抱怨,需要自己理智地面對眼前的一切,微笑而樂觀地走下去。越是長大越是學會了承受痛苦,一些話一些經曆過的事情,適合爛在心裏。有些痛苦,更只能依靠時間的力量來撫平,而自己是無能為力的。
我們在國外的人,沒有什麽了不起的。真的,出來有段年頭的我,也沒有覺得出國有什麽了不起的。但是,出國以後,我們每個人都很了不起。如此說是因為,我們有著其他人不能體會的辛酸苦辣,也看過和經過太多氣憤無奈。可是從來不願說起,並不等於我們沒有故事,恰恰相反的是我們的故事太多,已經不再為此大驚小怪,或者應該說,我們沒有時間也沒有精力再去想如何訴說了。
不論是自己嚮往,還是因為其他的原因來到國外,從到了異國他鄉的第一步,在語言、文化、生活上都暫時和中國,台灣,馬來西亞,香港,等等..脫離了關係,我們就有了一個新名字,外國人。外國人,顧名思義就是外面國家的人,一個本不屬於本國的人,外面的永遠和裏面的有著所謂的區別。本國人口頭上是很注意迴避用"差別"這個詞來形容這種所謂的區別,迴避使用帶有優劣色彩的詞匯,然而這又能如何?實際生活中,赤裸露骨的差別何處不在?租房子,進學校,找工作,就連消費做車都包括在內,一切從頭學。外國人這個名字,隨時提醒著我們這裏不是家,所以不要幻想平等,不要奢望同情,最後能幫自己的只有自己,要漸漸學會自己疼愛自己。
被扭曲的心
不得不承認,我們的心是被扭曲的,至少不是正常的,我們生存在一個本來不正常的環境裏面。從踏入別人的國門,我們就要學著精打細算,學著兢兢業業,學著潔身自好,學著面對油鹽醬醋,面對鍋碗瓢盆,面對人間冷暖。
摔倒了爬起來,明白了懂事了。
摔多了,習慣了,堅強了,也孤僻了。
大事小事都要靠自己,所以我們越來越堅強,堅強的不習慣別人的關心;時時刻刻都要保護自己,所以我們越來越自戀,自戀的忘記了還要關心別人。我們的浮躁,我們的自私,逆流而上,讓我們孤僻的美麗可憐。這不是歇斯底裏,一夜之間自己曾所熟悉的擁有的都消失不見,取而代之的是另一個和自己格格不入的世界,誰又會笑得很舒心?
天堂不在國外
國外不是天堂,即便說給出來旅遊的人們,也不會相信,反而換來的將是一句不知好歹。我們不是來旅遊的,生活在海外的艱辛你不懂,我們都明白接著要在國外走過的每個灰色春夏秋冬將要自己如何堅強面對,這裏沒有天使,也不是天堂,至少對於我們這群被稱作外國人的群體來說,這裏絕對不是天堂。就連我們自己在明白的時候,也已經是在國外翻打許久以後了。
時間
國外的時間流逝的很快,一天分三十六個小時來用都不夠,因為我們要花太多的時間精力在一些曾經覺得微不足道的小事情。洗衣掃地,燒水做飯,縫縫補補,我們的理想不算偉大,只期望偶爾某個早上能偷偷的睡個懶覺。夜裏即便打工回來,總會是比較興奮的,即便是自己想要去睡覺,也睡不著。身體很累想要睡去,精神卻還在折騰。於是每天上床睡覺的時候,才發現又預支了第二天好幾個小時。
網絡
除了孤單,網絡世界更會在一瞬間毀了自己好不容易才平衡的心態。上網侵蝕了我們每天很多時間,這仿佛聽起來對於喊著沒有時間的我們,很難自圓其說。那是我們僅存的一點僥幸心理在作祟,讓在不經意中還渴望有人和自己一樣,在地球的某個角落發送著SOS或者渴望著迴音。於是我們揮霍著寶貴的睡眠時間,遊蕩在一個不存在的感情世界裏。或許網絡裏面的我們,才是真實的,因為這裏讓我們感到安心,這裏沒有天堂沒有地獄,沒有國界。在假的世界裏有著真的我們,暫時逃避開真的世界裏面那個假的自己。
朋友
對於在外面的我們來說,有兩群朋友,國內和國外的。每次想到回國,封印的記憶被打開,見到國內朋友是一件多麽幸福的事情。只是隨著在兩個不同環境成長的我們和他們之間,共同語言越來越少,當自己滿懷激情的要把經曆和感受說給他們的時候,反而讓朋友們感到莫名其妙,雖然每次朋友都會微笑點頭,但是直覺告訴自己,他們不會懂,就像自己很難理解朋友們的許多想法一樣。在國外的朋友就不同了。經曆相同的事情,接觸相同的時間,共同語言就會多許多,然而離的越近,摩擦面也就越大,好在雖然時不時吵到面紅耳赤,幾個小時以後,大家又都會回到不分你我,因為心裏都明白,處一個朋友是如何寶貴的,快樂是因為兩個人的快樂,悲傷是因為兩個人的悲傷。蝙蝠不會和鳥兒飛翔,也不同於獸類的習性,能和它為伍的只有和自己一樣的蝙蝠。
戀愛
國外的愛情,來的太快,走的更快。這裏沒有親情,缺少友情,愛情的成分就自然膨脹。脆弱的人把愛情當作良藥,堅強的人把愛情當作遊戲。這裏的愛情就像被飼養的肉食雞一樣,有了目的的成長只是一個簡單的程序,幾天就可以養肥一隻白白胖胖的雞,幾天也可以培養一份看似親密無間的愛情。結果,和肉食雞幹燥無味的肉質一樣,催化起來的愛情也是難以下咽。
[親情]
想家想父母,但是不懂得如何能確切表達。每次和家人好友一遍遍說著「我很好,一切都很順利」,掛完電話落寞地歎氣要面對其實冷冰冰的殘酷現實。即便在國外學了許多語言,卻發現自己的表達能力越來越差。"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這裏面的分量,心裏明白,也想說,說不出來。想家的感覺很美,就像圓月的深夜,想要沉浸在這個美麗中,卻有冷風時時提醒自己,這是外國的月亮。家,對我們來說,是藏在心裏最暖的一個寄託,不敢打開這個盒子,一旦打開,眼淚就會有流下來。然而,外國不需要我們的眼淚,只需要我們汗水。親情也自然就成了一個被禁忌的話題,成了扭著心頭的痛。
更多文章在 雞粒人心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88/node430663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