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迎來送往是秘書人員的一項經常性工作。在迎來送往的過程中,使用最為普遍的禮儀是握手。
握手似乎人人都會,但事實上,並不是每個人都能做得好。有這麼一個故事:
我國一個企業代表團到歐洲去談生意,談判談得還可以,但歐洲公司的領導人卻對中方人員不滿地說:「我以後再也不想見你們這位團長了。」原來,中方代表團團長幾次與他握手時,眼睛都沒有看著他,他覺得不被尊重,受到了傷害。其實,中方代表團團長也許並不是有意不尊重對方,只是他不懂得握手時不看著對方是一種極不禮貌的行為。
由此可見,握手並不是見面拉拉手那麼簡單,如果不懂得握手的禮儀規範,即使你與人拉了手,也未必能達到傳遞感情的效果。
人們在握手時,經常犯的錯誤大致有這麼四點:

1.「目中無人」。如前面講的那個例子,就是因為中方代表團團長幾次同人家握手,眼睛都不看對方,使對方感到受了傷害。所以,當別人走過來同你握手,或你走過去同別人握手時,眼睛一定要看著對方,一定要「目中有人」。

2.「眼睛無神」。眼睛是心靈的窗戶,眼能傳神。你在同別人接觸時,人們能從你的眼神中看出你的心態。因此,在握手的一瞬間,你的眼神不應冷漠、無神,而應溫暖、熱烈。

3.「耳不聽言」。握著誰的手,就要聽誰講話。握著這個人的手,卻在同別人說話,也會使對方感到你不重視他,甚至是瞧不起他。

4.「心不沉穩」。握手時想著快一點把人打發走,這也是很忌諱的。特別是在客人較多時,如果你有這種心態,就會給人造成敷衍的感覺。
握手既然是一種禮儀,就有其約定俗成的一些規範。要使握手準確傳達禮儀的本意,就應嚴格按照規範去做。
握手時應注意的規範主要有:
1.握手也有前奏曲。握手前應先打招呼、寒暄、問候。
2.去飾物以示真誠。男子在握手前應先脫下手套,摘掉墨鏡等,以表示真誠相待。但女士握手時戴紗手套被認為是可以的。
3.伸手講究先後。面對上級、長輩,或男士面對女士時,要等對方主動伸出手才可握手;如果對方是你熟悉的朋友、同輩、下級,則應該主動伸手相握表示熱情。不管你是主動方還是被動方,握手伸手時要果斷,猶豫和遲疑往往會造成對方的誤解。個人需要與多人握手,也應講究先後次序。
4.凈手以示尊重。用髒手與人相握是很不禮貌的。如果手上有污物,要主動向對方說明,並在清洗乾淨之後再去握手。
5.相握力度適中。握手時要把手指彎曲,達到真正的「握」。平伸手掌,輕觸指尖,是一種傲慢。兩手相觸後,應該緊緊握住。用力握手表示見到對方很高興。如果別人伸出手來,你卻軟綿綿地、有氣無力地一握即放,這會給對方造成毫無熱情的印象。當然,緊握也要有個限度,過分的緊握,會使對方不舒服,也是一種失禮。
6.握時稍加搖動。握手一般都會搖動幾下。簡短有力的搖動是信任對方同時也是自信的表現。但也要注意搖動的幅度和時間的長短,要根據對方的反應迅速地作出判斷。有時,握手中用另一隻手握住對方的手臂,是一種十分友好的表現,但只限於相互十分信任的人之間,與陌生人握手不宜如此。
7.鬆手注意時機。握完手應及時鬆手。如果一方已經將手鬆開了,另一方仍抓住不放,會使場面尷尬。
握手還有禁忌:
1.不可輕易拒絕握手。拒絕握手,是對他人的羞辱。在沒有特殊情況的正式場合下,這是一種嚴重的失禮行為。
2.不要坐著或躺著握手。因特殊原因無法站立,應予說明。
3.不能一隻腳站在門裡、一隻腳站在門外握手。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88/node2007227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