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達達

你和我們所有人一樣,你在生活中肯定也有一個奮鬥目標。
你想擁有更好的身材,賺更多的錢,在工作中搞定更多的客戶,變得更博學等等。
為此,你會做什麼呢?你設定了一個目標。你的目標看起來總是非常合理:每周鍛鍊三次,每天寫500字,梳理接下來90天內的客戶拓展計劃並順利找到一個客戶。
每個人都告訴你說:「千里之行,始於足下。」你試圖一點一點地取得進步,但在這個過程中你總會因為各種原因而沒能實現目標。
到底是什麼原因?你知道,如果你真的下定決心,你就能實現你的目標,但你不能讓自己在足夠長的時間裡來執行和承諾。
如果問題不在於你沒能堅持合理的目標呢?
如果你的目標太過合理、太小了,這時你該怎麼辦?
這時建議你遵循10倍法則。

什麼是10倍法則?
企業家、作家Grant Cardone寫了一本名為《10倍法則:成功與失敗的唯一區別》(The 10x Rule: the Only Difference Between Success and Failure)的書(可聯繫作者獲取這本書的英文電子版)。
10倍法則的意思是,將你最初的目標乘以10。同時,為了實現10倍目標,將你的努力程度也乘以10。
看到這裡,我知道你在想什麼,你肯定在想:這不過是一廂情願的想法,誰能做到呢。
但是,10倍法則可能會是你能學到的最有效的法則。
下面是10倍法則的一些核心思想:
小目標無法鼓舞人心:小目標很容易實現,但也很容易被忽視。你無法從實現這些小目標中獲得多少滿足感。 設定10倍於原來的目標可以拓展你的思維和行動。人們普遍認為,目標過高會導致失望,但產生這種想法的根源在於恐懼。 將目標定為原來的10倍,同時將努力程度也乘以10,這需要你做出一個轉變,這是我們真正需要的。潛在的回報越高,當事情變得艱難時,你放棄的可能性就越小。 不要降低你的目標,要增加你的行動。當我們跌跌撞撞、艱難地朝著一個目標前進時,這時我們通常做的第一件事是什麼?我們會降低目標。我們為什麼不加大努力程度呢?如果我們在這些情況下真正做到捫心自問,我們就會發現我們離努力程度的極限還差得很遠。

為什麼伸手摘星星比躺在地上更安全
沃倫·巴菲特曾說過這樣一句話:「只有當大潮退去的時候,你才能知道誰在裸泳。」
10倍法則不僅僅是一種崇高精神方面的練習。這是一個可以對抗平庸結果的強大力量。
如果一切順利,平庸的想法、平庸的計劃和平庸的行動量都沒什麼問題。但一旦形勢惡化,未能設定足夠大的目標就會給你帶來巨大的痛苦。
不妨看看下面這些例子:
大多數美國人嚴重低估了他們退休後需要多少錢。 很多人靠每個月的工資過活,沒有任何積蓄。 平均每個家庭都有一大堆債務。(2008年的危機會重演嗎?) 大多數企業之所以失敗,是因為它們低估了在經濟不景氣時渡過難關所需的現金量。 幾乎所有具有「變革型」思想的人都嚴重低估了執行這些變革型思想所需要付出的努力。
富饒的生活方式不僅僅是令人愉快的,它還能保護你。社會強調平庸的美德,但撇開所有的道德不說,平庸在數學上和實踐上都是不好的,因為一切平庸的東西都會在大環境的浪潮中被沖走。
你不可能在設定10倍目標後就能神奇地實現它們。要想實現10倍於原來的目標,你需要付出10倍於原來的努力。如果不提高努力的程度,實現10倍的目標是不可能的。

大量的行動=大量的結果
在《10倍法則:成功與失敗的唯一區別》這本書中,Grant講述了他經營的第一家企業的故事。他的期望是做得還湊合就行。這是一個非常實際的想法。他需要一定的時間才能做到從自己的企業中賺到錢和以前上班一樣多。他估計會在6個月做到這樣的結果。事實證明,要達到和之前上班同樣的收入水平,他需要幾年的時間。
他開始因此變得沮喪,並開始為此找藉口,就像我們所有人一樣,當事情變糟的時候,我們都會習慣性地去找藉口。可以找的藉口很多,諸如市場還沒準備好接受這款產品、時機不對、客戶缺乏資金等等等等。
然而,Grant並沒有因為所經營的公司遇到了困難就放棄了,反而增加了在公司業務上面的投入。
他之前每天打5個銷售電話,現在改為每天打50個銷售電話。
他之前每天在社交媒體上發布兩條產品推廣貼,現在改為每小時發布兩條產品推廣帖。
隨著公司的發展,客戶開始抱怨他發布電子郵件營銷信息的頻率。他為此做了什麼呢?他決定更頻繁地發營銷信息。這讓他的一部分受眾感到更加厭煩,但很多人開始因此欽佩他的毅力和努力,他的影響力也可以日益增強。
經營同一家公司,之前的他和現在的他面臨的外部環境一樣:同樣的商業理念,同樣的市場,面向同樣的客戶群體,但他現在的生意之所以做得比之前好得多,唯一的原因是他提高了自己努力的程度。
很多有抱負的作者經常聯繫我。他們都對自己取得的進步感到沮喪。很多作者寫過的博文甚至還沒有50篇。我搖搖頭。如果他們在寫了500篇博文後還在苦苦掙扎、對自己所取得的進步依然感到沮喪,這時他們才應該來找我。
這就引出了一個問題:10倍法則與努力嘗試這兩個概念有什麼不同?

4個層次的行動
在《10倍法則:成功與失敗的唯一區別》這本書的作者Grant看來,行動一共分為四個層次:
什麼也不做:這個應該無需多解釋了吧。 退卻:當面對任何形式的阻力,我們都立即退卻。處於退卻狀態的人甚至害怕開始巨大成就的旅程。 正常的行動水平:你去上班,只求做到不被炒魷魚就行。 大量行動:你在精神上和身體上都全力以赴。
Grant 還提出了一個個人非常我喜歡的誠實觀點。前兩個層次的人並沒有準備好在他們的生活中採取大量行動。

我以前聽過這種說法:一般來說,自助對那些已經適應得很好的人來說是最有效的。
幸運的是,我們中的大多數人都處在正常的行動水平,而且是可以進入大量行動水平的。
就拿我自己作為例子吧。我自己是個動力十足的人。我每天早上5點起床寫作,每周鍛鍊三次,寫過兩本書,在TEDx會議上在1000多人面前發表過演講,並經營一家成功的副業。不管從哪個方面看,我都做得很好,我很感激我走了這麼遠,但我還能做得更好嗎?絕對可以。
儘管我很有動力也很有成效,但我仍然有一些限制性信念和心理障礙使我無法付出十倍的努力來達到十倍的結果。
最近這些天來,我開始設定10倍的目標,並專注於付出10倍的努力,因為這可能是我更清楚地認識自身真正潛能的唯一方法。但這會讓我在情感上付出代價,不是嗎?生活是艱難的。人們不一定有時間或精力去付出10倍的努力。我們如何處理我們當前的現實並找到一種方法來加快我們的戰鬥進程呢?
當事情不順、遇到困難時,不要做牢騷滿腹的娘娘腔
可能我有自己的偏見,但在我看來,很多似乎已經習慣了期待好事會自然而然地發生,而在沒有發生的時候就會哭哭啼啼、牢騷滿腹。
你目前的處境很真實。你的生活就是你的生活,你必須過好它。你有兩種選擇,要麼行動,要麼不行動。如果你懷有一個受害者的心態,雖然能在你受苦受難時給你帶來那種奇怪的快感,但這種心態最終會帶你去到一個你不想去的地方。
每當我感到難過、疲倦不堪甚至想要放棄時,我都會告訴自己不要再做牢騷滿腹的娘娘腔。我提醒自己說:我面前只有兩個選擇,要麼保持不變,要麼行動。在內心與自己進行這種對話之後,我總是選擇後者,即行動。

一種看待成功的不同尋常但極其有用的方式
「當孩子們看到他們的父母失敗或放棄時,他們會從中受益嗎?」
在《10倍法則:成功與失敗的唯一區別》這本書的作者Grant看來,為了真正獲得成功,你應該把獲得成功當作一個道德問題來看待。
我們大多數人把成功看作是一種奢侈品。我們通常會聳聳肩說:「如果能成功,當然是最好不過了。」我們將把我們自己的大部分奉獻給我們自己和我們周圍人的生活視為是一種選擇,而不是一種責任。
我們都有一種行為虔誠的傾向,相信自己是道德的。你認為你是一個好人,因為你不偷,沒有暴力行為,也沒有公然欺騙他人。但是,如果把獲得成功看作是一個道德問題,那麼對於你是否真的盡全力獲得成功、為自己和周圍的人做出貢獻,你是不是在欺騙自己和他人?你很有可能欺騙了。
要深刻地審視自己的生活,甚至是你對待家人的方式。你是否全身心投入了?你是否為他們全力以赴了?
把成功視為道德問題的關鍵,並不是讓你因為沒有一百萬美元的存款而感到自責。這裡的關鍵是要讓你自己意識到僅僅做得還湊合併不值得驕傲。把成功視為道德問題才能讓你感到謙卑。
和自己進行這樣的一次對話:你是把成功當成一種責任,還是在自欺欺人?只有你自己知道問題的答案。

採取這種態度
想想這個問題:如果你全力以赴追求一樣東西,能發生在你身上的最糟糕的事情是什麼呢?
為了能獲得在TEDx會議上演講的機會,我要和其他23位演講者進行競爭。但我加入演講俱樂部還不到六個月時間。我沒有理由相信他們最終會選擇我。但我想:「為什麼不為此奮力一搏呢?這麼做可能會發生的最糟糕的事情無非是他們不給我演講的機會。僅此而已。」
當我寫一本新書時,我都會投入花幾千美元來製作這本書。這時可能發生的最糟糕的事情是什麼?這時我頂多損失幾千美元。
我總是在我的未來上做這些投入、下這些賭注。最壞的情況通常是我的感情受到傷害,自尊心受到傷害。但是我們是情感動物,對失敗和被拒絕的恐懼讓人無法承受。
你呢?你現在在和哪些想像中的魔鬼做鬥爭?
如果你全心投入到那個縈繞在你頭腦中的想法,那還會發生什麼更糟糕的事情呢?
你不再需要從銀行貸款來創業了。
你不必因為要開始一項新的冒險或找到一份新的職業就讓你的家人面臨風險,因為你總是可以利用你的業餘時間去做這些事情。
這時,為什麼不去做呢?原因只有一個,恐懼。這是我所知道的。如果你真的失敗了,也不會有一大群人來見證你的失敗。別人真的沒有你想像的那麼關注你。此外,人類有從挫折中恢復的能力其實是驚人的。想一個當時你感覺很糟糕但現在已經很難記住的時刻。
我在很多事情上都曾失敗過。當時感覺很糟糕。但是現在我想:「嗯。雖然失敗了,但那件事仍然是值得為之努力一搏的。」然後我繼續前行。
我和你沒有什麼不同。我只是在我還沒準備好之前就開始行動了。但是,無論做什麼事情,其實在做之前你都無法真正100%地準備好。

將你的生活質量目標提升10倍
我從不妄加評判。我不是那種會因為別人的生活方式而責備他們的人。我的目標是讓你們自己去思考,做出有助於你們改變的觀察。
但是我們還是直話直說。有一種東西叫做平庸。通過純粹的數字和比較,有些人是處於中間的平庸水平。
我的經驗告訴我,處於中間的平庸水平其實是最危險的。
金融危機對誰的打擊最大?處於中間的平庸水平的人。 遭遇突如其來的健康問題或財務問題時,對哪些人帶來的危險最大?處於中間的平庸水平的人。 當一家公司裁員時,誰會成為裁員對象?處於中間的平庸水平的人。
如果你在最底層,你至少還能獲得援助、支持和幫助。如果你在最頂層(10倍水平階段),你總是在為未來做準備,總是在採取行動,所以未來無論會發生什麼事,你知道你都已經為之做好了準備。
如果處於中間的平庸水平,遇到問題時,你面臨的風險最大。
從純粹的實用主義角度來看,擺脫這種平庸應該是一個優先考慮的問題。你可能無法將你的收入提高10倍,但你可以將你的創造力、精力和努力程度提高10倍。你可以將為自己設定的標準提高10倍。
10倍法則的核心思想是:你離你所能達到的境界還很遠。
也許10倍法則並不是你在生活中獲取你想要的一切的關鍵,但是低估你的能力是得不到你想要的東西的關鍵。
我從不以地位、金錢或超凡脫俗的標準來衡量成功。你為成功所付出的努力會讓你成為更好的自己。
為了成為更好的自己而成為更好的自己。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