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常一讀就忘?分享2018年一定要學會的閱讀技巧

| 2018-01-07| 檢舉

讀書對於多數人困擾是常常買了讀不完或是讀了後面忘了前面,一本書總是拖得天荒地老才啃完。

有人詢問:「為何閱讀人主編,你一年可以閱讀完上百本,還常常直播或是廣播說書,你到底是怎麼讀的啊?」

「其實,一開始我也有知識學習的焦慮,感覺要讀的書好多,對於未來的不確定感也很困惑,所以買回來的書越積越多,更總是喜新厭舊,一本還沒讀完就想讀下一本。」這是我過往的閱讀困擾。

「後來主編我因著社群的緣故,認識了許多厲害的人,從他們身上學會了以下四個技巧,解開了閱讀難題。」

以下也一一解析分享,希望成為大家新的一年的閱讀祝福。

 

一、大量翻讀選對書:

你知道台灣一年出版的書籍數量大約是多少嗎?基本上是四萬本以上,這代表你花上一輩子70年的時間也讀不完一年的出版量。

所以,閱讀最優先要先選對書,但你應該會想問「如何選對書呢?」

最簡單的方式就是大量翻讀,從快速翻閱中找出真正有興趣的再深入閱讀。

所以拿到書請不是從第一頁開始閱讀,而是快速翻讀,找出自己現在有興趣的章節,這樣即使書沒有從頭讀完,你至少也能從書中快速收穫你覺得有用的部分。

當一本書翻讀下來很多章節都很有幫助,那這本書就是非常適合你買回家好好從頭細讀的書。

 

二、安排時間守紀律:

富蘭克林有個閱讀技巧,叫做五小時原則,富蘭克林他是誰呢?他是政治家、科學家,同時也是成功企業家,更是美國的開國元老之一。10歲離開校園成為學徒,但非常熱愛閱讀,每天堅持花至少一個小時讀書,這樣每週五個工作天下來就有五小時,所以又稱五小時原則。

為自己訂下屬於自己的專注時間,使2018年的自己有紀律性的成長,這是必須為自己養成的好習慣。

所以你可以安排通勤時刻的零碎閱讀(電子書就蠻適合的,攜帶方便不會成為包包負擔)或是固定夜讀時間,積少成多積沙成塔,如果每天閱讀一小時,大約一到兩週可讀完一本,一年後的你會發現你至少已經讀完30本以上的好書了。

 

三、使用書而非看書:

如果你習慣看書,並能從第一個字讀到最後一個字,不會感到厭煩或是也不想改變你的閱讀習慣,這一段落你可以跳過,直接看第四點。

但如果你希望學會把書上的知識有效率地用在生活上,並且很高效的找出書中的精華,那麼你一定要懂得一個重要關鍵「把書拿來用,而不是讀完」。

因為需要從頭讀到尾的書,除非是要用來考試或是小說,多數的書並不需要從頭到尾讀。

一個創業家朋友,分享了自己的閱讀技巧,基本上他把多數的書當工具書來使用,就是《字典》的概念,當他需要解答事業或是工作上的問題時,他就會帶著問題大量閱讀。

他說「很神奇,每次我都可以在書中找到答案。」目前他創辦的企業營業額也達到2億,其中有一半營業額,他驕傲的說是靠閱讀賺來的。

 

四、善用科技省時間:

我很喜歡閱讀網路文章,如知乎、簡書都是我習慣且必備的APP,但如果想隨身輕鬆帶上好幾本書,我就會以電子書的方式進行閱讀。

電子書的發展已日趨成熟,除了攜帶方便這個最基本功能外,對於選對書、定紀律、使用書其實也非常有幫助。

透過評論的排行榜來選書,有效降低踩到地雷的可能性。而電子書因多數使用平板閱讀,可以透過鬧鈴、行事曆等設定,也更方便進行閱讀紀律與習慣的養成。

關於「使用書」更是電子書的強項,為何這麼說呢?過去如果我們要在書上畫記、摺頁、寫重點,耗時繁瑣且後續要找資料並不容易,而電子書最給力的強項就是搜尋、標籤、螢光畫記等功能,一次性閱讀時間同步達成紀錄標記,後續要找資料透過搜尋,更是超乎神奇的方便。

 

當然,如果你是實體書控請繼續保持,但如果想讓自己的書櫃清爽,出門在外萬本好書攜帶在手,也歡迎大家可以試試電子書。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88/node1786125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