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在外面遇到這種小蟲千萬別硬拔!家裡有狗狗的更要小心!嚴重者可致死!~

Brownie| 2017-09-04| 檢舉

 

注意!在外面遇到這種小蟲千萬別硬拔!家裡有狗狗的更要小心!嚴重者可致死!~

 

似乎很多人都不知道什麼是蜱蟲。吶,這就是蜱蟲!

成蟲在軀體背面有殼質化較強的盾板,通稱為硬蜱(pí),屬硬蜱科;無盾板者,通稱為軟蜱,屬軟蜱科。全世界已發現的約800餘種,計硬蜱科約700多種,軟蜱科約150種,納蜱科1種(僅存於非洲)。

蜱(pí)也叫壁虱,俗稱草扒子、狗鱉、草別子、牛虱、草蜱蟲、狗豆子、牛鱉子。蟄伏在淺山丘陵的草叢、植物上,或寄宿於牲畜等動物皮毛間。不吸血時,小的才幹癟綠豆般大小,也有極細如米粒的;吸飽血液後,有飽滿的黃豆大小,大的可達指甲蓋大。蜱叮咬的無形體病屬於傳染病,人對此病普遍易感,與危重患者有密切接觸、直接接觸病人血液等體液的醫務人員或其陪護者,如不注意防護,也可能感染。

蜱蟲叮咬、傳染的過程

1、 有小手指甲蓋那麼大小,掉到人身上後往身上鑽,將頭部鑽入皮膚。

2、蜱叮咬人後會散發一種麻醉物質,再將頭埋在皮膚內吸血,同時它分泌一種可以對人體有害 的物質。鑽入人體需及時取出。若不及時取出:輕者,數年後遇陰雨天氣,患處便瘙癢難忍。重者,高燒不退、深度昏迷、抽搐,引發森林腦炎。 某電視台曾播出有兩例患者,其中一例是自行取出將頭留在了皮膚,治好後全身癱瘓無力不能自行站立。

 

被蜱蟲叮咬後應急處理措施

如出現發熱、叮咬部位發炎破潰及紅斑等症狀,要及時就診。 蜱常附著在人體的頭皮、腰部、腋窩、腹股溝及腳踝下方等部位,一旦發現有蜱已叮咬、鑽入皮膚,可用酒精塗在蜱身上,使蜱頭部放鬆或死亡,再用 尖頭鑷子取出蜱。不要生拉硬拽,以免拽傷皮膚,或將蜱的頭部留在皮膚內。取出後,再用碘酒或酒精做局部消毒處理,並隨時觀察身體狀況,如出現發熱、叮咬部 位發炎破潰及紅斑等症狀,要及時就診,診斷是否患上蜱傳疾病,避免錯過最佳治療時機 (注意千萬不要在被咬時用水沖它)。 如在野外,可用點燃的香菸(或香)慢慢的烤蜱蟲的身體(千萬別烤死蜱蟲),多數情況下,鑽入皮膚的蜱蟲就會鑽出皮膚,然後再對傷口做消毒處理。

被蜱蟲咬後的臨床表現

一、病因:由硬蜱或軟蜱的口器刺入皮膚後引起

二、皮疹特點:水腫性丘疹或小結節,紅腫、水皰或淤斑,中央有蟲咬的痕跡。有時可發現蜱。

三、自覺症狀:瘙癢或疼痛。

四、蜱麻痹:系蜱唾液中的神經毒素所致,易發生在小兒,表現為急性上行性麻痹,可因呼吸衰竭致死。

五、蜱咬熱:在蜱吸血後數日出現發熱、畏寒、頭痛、腹痛、噁心、嘔吐等症狀。

 

遠離蜱蟲,我們只需要做到以下幾點:

由於蜱蟲最活躍的早期是每年的春夏秋三季,而蜱蟲又是主要棲息在草地、樹林中,因此應該儘量避免在這些地方長時間坐臥。雨後,別隨便進草地,那正是埤蟲的活躍期。如果一定要進入這些地方,那就一定要做好個人防護。

1)穿長袖衣服,不要穿涼鞋;

2)紮緊褲腿或把褲腿塞進襪子或鞋子裡;

3)穿淺色衣服主要是便於查找是否有蜱爬在衣服上;

4)儘量穿針織衣物,這種材質由於表面儘量光滑不易使蜱黏附;

5)為防止被蜱蟲叮咬,裸露的皮膚可塗抹驅避劑,如避蚊胺(DEET,只適合2歲以上年齡段的人群使用),可維持數小時有效。

6)每天的遊玩活動結束後,換掉所有的衣服,立即洗澡,並在洗澡的時候特別注意寶寶的頭皮、耳後、頸部、腋窩、膕部、手腕、腹股溝這些有皮膚褶皺的地方是否有蜱蟲,發現蜱後立即清除。

7)近年來,養寵物的家庭越來越多,而大部分寵物又都很喜歡往草叢裡鑽,所以在寵物的耳朵里、腳趾間和耳朵外沿,時常能看到蜱蟲的身影。因此,如果發現家裡的寵物身上攜帶蜱類,可用鑷子取下後焚燒。當蜱類較多時,可對寵物進行定期藥浴殺蜱。

本文僅供參考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88/node1625082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