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多年一直在原地踏步,升職加薪『誤區』你誤闖了多久?

魚兒| 2017-08-26| 檢舉

 

許多沒效率的員工容易為自己事情做不完找藉口。若你不管換了幾個工作,工作效率都不好;或是同事們的工作效率,總是比自己高。或許應該認真檢討自己的工作方法是否可以更有效率。

本文經業務講堂編輯網蒐整理,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造成低效率的七個錯誤習慣

 

有的人可以在工作時間就將手裡的任務做好,而有的人卻要拖到下班,甚至是加班才能做完所有的工作,這種人往往表現的都很努力,可他們只能是表面上的很努力!一事無成的人都是相似的,高效的人卻各有各的不同。

 

1、缺席 

 

百分之八十的成功來自於出席。——伍迪·艾倫。更多的出席——這是在生活中你可以保證更多成功所做的最大也是最簡單的事情之一,無論是在你的社交生活中,你的事業上還是你的健康方面。

 

如果你想要改善你的健康狀況,一個最重要也是最有效的事情就是在每次你該出席時出現在健身房裡。也許天氣會不好,也許你會不想出門,也許你有一大堆其他必須要做的事情。但是,如果即使你在積極性不高時仍然繼續出現在健身房裡,那將比你呆在家裡的沙發上放鬆要有效的多。

 

我想這個也可以推及到生活的其他領域。如果你每天都堅持寫作或繪畫,你就會快速的得到提高。如果你更多的出門你就可以遇到更多的新朋友。如果你參加更多的約會,你遇到心上人的機會就會大大提高。僅僅只是更多出席就會使你的生活大大不同。缺席只會讓你一事無成。

 

2、拖拖拉拉 

 

拖拉的症狀就不多提了。我最喜歡的3種擺脫拖拉的方法是:

 

1)吞食青蛙 

也就是說在一天的最開始就完成那些最艱難最重要的工作。早上良好的開始會讓你一天都保持高昂的情緒和積極的動力。這通常會使你這一天都十分高效。

 

2)吃掉大象 

 

不要打算一口吃成胖子,這會使你感到過多負擔以至於產生拖延的念頭。把一項工作分為若干可付諸於行動的小步驟,然後僅僅關注第一步直到把它完成,接下來再繼續下一步。

 

3)說服自己 

我發現這種嚮導型調整很有效。就在我花了 20 分鐘反復默念在這幾天裡我都會十分高效之後,我就不再會陷入拖拉,或不停刷新那 5 個我喜愛的網站了。

 

3、總做無關緊要的事 

 

拖延症的症狀之一:忙於無關緊要的事。為了提高效率你也許需要某種時間管理方法,它可以極為簡單,比如在一天的開始使用80/20法則。80/20法則,也就是帕累托法則,認為80%的收穫源自20%的努力。

 

所以為求高效,你應該將精力的大部分集中在少數重要的事情上。當使用這個法則時你只需按優先順序寫下這一天你需要做的3件最重要的事情,然後從頭做起。即使你只能完成其中的一件事,你仍然完成了今天最重要的事情。

 

也許你也會偏愛其他諸如GTD等方法。但是無論你如何組織工作,最關鍵的還是尋找那些最重要的工作。每天在印象筆記中記錄一條「最重要的3件事」清單,晚上還能直接在筆記中總結,一周或一個月還能放在一起總結、改進,這樣的效果好過單純的GTD應用。

 

 

4、無法停止思考 

 

因為多慮而很少採取行動。陷於無窮的分析之中只會使你虛度光陰。行動之前加以思考是沒有錯的。做一些調查研究,制定一個計畫,探究可能存在的積極以及不利因素。但是強制性的反復思考就會極度浪費時間。在嘗試之前你沒有必要去從每一個角度檢查每一件事情,而且你也等不到一個最完美的做事時間,因為這樣的時間永遠也不會出現。

 

 

5、過於消極 

 

當你凡事都從消極方面考慮時,你的積極性就會被大大打擊。你會發現到處都是問題和錯誤,而這些問題是本不存在的,最後你的「有所作為」也不存在。因此你幾乎一事無成。你向任何願意傾聽的人訴苦 (很多人並不想聽),抱怨你的工作、生活和領導有多麼差。

 

你的生活取決於你如何看待這個世界,這已經成為一個能夠自我實現的預測。對此的一個解決方法就是了解消極方面的限度,認識到你的消極思考並不是這個世界的真實寫照。然後不妨嘗試一些其他的角度。

 

舉例來說,你可以嘗試著培養一下凡事從更為積極和樂觀的角度思考的習慣,這會對你大有幫助。通過這種方式,你也許就會開始嘗試這種積極性的挑戰。這並不容易,然而如果你接受了這種挑戰,連續 7 天都只從積極方面思考,你就會突然意識到你看問題的角度和想法是如此深刻地影響著你對世界的理解和你所得到的成果。

 

如果你翻從前記過的日記,就會發現自己已經成長了許多。所以,不妨將上文提到的「7 天換個角度看世界」都記在印象筆記裡,一周時間並不長,但足夠改變一些事情了。

 

6、與世隔絕 

 

人們很難去承認自己的想法不是最佳選擇,因此你越來越執著於自己的想法,變得閉目塞聽。這會讓你很難取得進步,比如說效率就會很難提高。在這種情況下,即使認真思考改變人生的可能性都會變得很難。

 

顯然,解決方法之一就是打開心胸。開闊視野,從他人和自己的錯誤中汲取教訓,從書籍等資源中獲取知識。與任何事一樣,這事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

 

正如前面所說,對此我的建議就是認識到你的知識領域畢竟是有限的,而你做事的方式也會存在不足。那麼不妨就嘗試一下新事物吧。另外我想要補充說明的就是:不要迷信書本,也不要盲目追求新的資訊,否則你就會成為一個沉迷於自我幫助的人。

 

7、資訊過剩 

 

資訊過剩並不是說你過多的閱讀,我所指的是所有輸入資訊的過剩。如果你讓所有的資訊都湧進大腦,這當然會導致難於清晰思考,因為刺激源太多了。

 

 

以下就是這種習慣可能會存在的弊端:

 

1)你所接受的一些資訊也許會是消極的 。媒體和周圍環境會因種種原因提供一種消極的資訊。如果你沒有根據需要對資訊加以選擇,也許你就會陷入消極之中,從而影響到你的所思,所感,所為。

 

2)這會使你急於追趕當今發生的事情,然而每時每刻都有十幾件事同時發生,想要追趕上它們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你的生活會因此充滿壓力。

 

3)如果你持續被資訊轟炸,並且還試圖將所有資訊分類,那麼你將很難做出決定並採取行動。就我個人而言,如果我得到過多的資訊,就會造成某種形式上的癱瘓,一事無成。或者你會被這種習慣所困,終日急於忙碌在一些非重要的事情上。

 

為了可以集中精力,清晰思考並付諸行動,你就需要在吸取資訊時更有選擇性。當你工作時盡可能的避免那些分散注意力的事物。關掉電話,斷開網路,關上大門。你就會不可思議的發現,當你沒有每隔五分鐘就被打擾一次,沒有機會刷微信而拖延時,居然可以完成這麼多的事情。最後,將這 7 個習慣總結一下,加深一分印象,離低效率就遠一步。

 

結語:

 

那些「把事情都清空」的人,就是確認問題、立即行動。別把時間浪費在等待,效率低的人,永遠活在一種不協調的狀態下。認清永遠不會「準備好」這件事,這世上沒有完美的時間點,能做什麼,就直接開始做吧!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88/node1615649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