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去電影院看電影娛樂、約會、享受精神投喂,你知道電影院靠什麼賺錢,一次能從你手裡賺多少錢嗎?
發現周圍又新開了一家電影院,你知道中國現在有多少電影院嗎?他們都是賺錢的嗎?
一、電影院靠什麼賺錢?
一家電影院傳統的收入來源包括票房收入、廣告收入、爆米花、飲料、衍生品等其他賣品收入。萬達院線2016年的營業收入達 111 億元,其中票房收入 76 億,非票房收入 38 億元,非票房收入中,廣告收入5.2億。
其中,占比最大的就是票房分成,占到影院收入的一大半以上。
100塊錢一張的電影票中,扣除3.3%的營業稅和5%電影專項基金,影院最高能從凈票房收入中拿到50%的分成,大概45塊錢左右。也就是說,如果你花一百塊錢買電影票,電影院最多能從你手裡賺45塊錢。
當然,遇上各種票補,比如各種平台為了搶占市場搞出9塊9購票之類的,你自己掏的錢少了,但影院多數情況下不會少賺。
電影院的廣告收入又分為貼片廣告和陣地廣告,陣地廣告包括燈箱、貼牆、LED、展架等。貼片廣告就是你每次看電影前都想快進跳過的那一大堆廣告,這部分的廣告有影院自己的,有院線統一的,也有片方自己拉來的,後兩者不屬於影院自有收入。
賣品收入中,爆米花是利潤最高,最賺錢的,成本幾塊錢的爆米花,在電影院能賣到幾十塊錢。而那些成雙入對和拖家帶口的觀眾,很少會選擇不買。
衍生品是國內電影院收入中最不賺錢的,有我斷片(ID:youwoduanpian)在之前的文章中也提到過,中國影視作品衍生品的開發處於一個非常尷尬的階段:
一是國內目前還沒有足夠成熟的衍生品開發產業鏈;
二是目前中國可開發衍生品的影視作品實在較少;
三是中國觀眾目前還沒有購買正版影視衍生品的習慣和慾望。
種種原因導致了目前中國影視衍生品種類單一,產品創新不足,不是缺乏設計感的T恤就是U盤、充電寶、耳機、筆記本、鑰匙扣之類的,而且質量大都堪憂,還伴隨著捆綁消費,給人一種非常廉價的感覺,不會讓人有收藏和珍惜的慾望,由此成為一種惡性循環。
而真正花心思設計和製造的往往價格又偏高,在沒有養成購買習慣的觀眾面前,影院專門開闢的高檔衍生品銷售專區往往成了養灰塵的「風水寶地」,有時候某寶上的盜版反而賣得很好。
但隨著在線票務的普及,絕大多數的觀眾都養成了在手機客戶端上購買電影票的習慣,而不是跑到電影院的售票窗口排隊購買,觀眾在影院停留的時間變短了,消費時間和消費慾望也隨之只減不增,非票房收入中的賣品收入也逐漸受到影響。
二、運營一家電影院的成本
一家電影院的運營成本大致包括場地租金、加盟費用、院線管理費用、設備、人員等。
電影院一般會選擇在人流量大的商場裡,所以這些成本中,場租是大頭,電影院從我們身上賺到電影票錢中,大概有20%左右會用於支付場租這一項花銷。
對於加盟費用和院線管理費用,先簡單說一下電影院、影投公司和院線的關係。
影投公司是多個單體電影院的集合體,他們負責管理或者運營這些電影院,但不一定具有發行、拷貝和供片的權力,院線具有國家規定的發行、拷貝和供片的權力,電影院都必須加盟或者歸屬於某個院線才能合法放映。當然,一些院線也有自己的影投公司和電影院,最具代表性的就是萬達院線。
目前全國共有城市院線48條,最小的一條院線旗下只有一家影院,UME、博納、恆大 、CGV、百老匯、華誼、盧米埃、耀萊等電影院都是沒有院線牌照的,他們只能與有院線牌照的發行公司合作。
如果說某個電影院不屬於某條院線,這個電影院的運營成本中就涉及到院線加盟費用和管理費用,這個費用是影院票房凈收入的1%-8%不等,院線供片,加盟影院自負盈虧。
設備費用主要是影院放映設備、購票設備、賣品設備的購買、折舊、損毀、維護等,這筆費用在影院的前期投入中占非常大的比重。
某中型影院設備費用明細
隨著地價的上漲、放映技術的提高以及觀眾體驗越來越挑剔,現在運營一家電影院的成本也越來越高。
三、國內電影院的發展現狀
2016年底我國以4.1萬塊的銀幕總數超過美國,成為世界上擁有最多電影銀幕的國家,電影院數量也超過8000家。
2017年一季度全國新增影院589家,新增銀幕數3418塊,日均新增37塊。2016年全年的日均銀幕增速為26塊,這說明,2017開年以來影院建設熱度不降反升。
儘管中國目前已經有了這麼多電影院,但據統計,中國仍有8.5億人口周圍方圓10公里都沒有一家電影院,目前平均每家影院的估值是影院票房2倍左右的溢價,而新建中等規模影院,成本多在千萬左右,所以影城投資也讓資本趨之若鶩。
目前,一二線城市的電影院已趨飽和,大多數新建電影院都是在往更下面的城市走,這些城市的平均票價和人均觀影頻次都比不上一二線城市,盈利狀況堪憂。考慮到新建影院的投入產出比和時間成本,他們的生存能力逐漸被打上了一個問號。
所以目前還呈現出的另一種狀況——大院線、大影投公司的縱向整合,而且在日趨激烈的市場競爭和優勝劣汰的法則下,這個趨勢越來越明顯。
去年完美世界14億元收購今典院線、今典影城、今典文化100%股權。
今年1月份大地院線以33.87億元人民幣的價格拿下了橙天嘉禾娛樂(集團)有限公司旗下所有的中國大陸地區影城。
3月份保利影業以6.8億元收購星星文化100%的股本權益。收購完成後,保利院線旗下的影院數將從此前的90餘家上升至110餘家,其中包括50餘家直營影院。
5月15日晚萬達院線與博納影業簽訂協議,將對博納影業增資3億,協議生效日起,博納影業旗下新增影院加盟萬達院線,已開業影院在原加盟協議有效期屆滿後,加盟萬達院線。
四、投資電影院到底賺不賺錢?
影院的巨大增長空間,讓資本不斷湧入,但與此同時,以前票房超2000萬的影院在2016年也出現5年來的首現負增長,年票房3000萬元以上的影院同比下降超過三分之一,2017年一季度的全國單銀幕產出也同比降幅23%。2015年,全國影院的單屏產出是138萬,2016年單屏產出下降為108萬。
新增影院在2016年之前大大刺激了中國電影票房總量的增長,但新增影院也分流了觀眾,瓜分了原有單個影院的票房。即使是一二線城市觀眾粘性較高的優質影院,也受到新建影院對觀眾和票房的瓜分。
目前雖然仍有8.5億國人周圍十公里都沒有一家電影院,但是在有效的觀影區域之內,電影院的數量趨於一個飽和狀態,很多小城市的電影院上座率並不理想。
新建影院面臨的時間成本和投入產出的考驗仍然非常嚴峻,目前場租越來越貴,前期投入越來越大,運營成本越來越高,新建影院的選址越來越難,加上如今影院、院線之間的競爭越來越激烈,票房收入這顆大樹也已經逐漸變得不穩固,所以影院也在想各種辦法「求生存」。
上文中提到,目前除了新建影院的擴張,還有一種大趨勢就是院線與院線、院線與影投公司、影院與影院之間的整合以及抱團取暖,這樣的規模效應和統一指導之下,影院資源將得到更大更優化的配置,但同時也擠壓著小影院的生存空間,經營不善的影院要麼倒閉要麼被收購。要知道,中國有超過一半的電影院是不賺錢的,尤其在三四線城市。
而且這種影院的整合趨勢越來越明顯,萬達院線已經形成了幾乎巨無霸式的超級院線,這些巨無霸的擴張,對新建影院提出了更大的挑戰,也對小影院的投資者也提出了更大的挑戰。
文 / 顏好
請尊重勞動成果,任何形式的轉載,均需聯繫微信公眾號「有我斷片(ID:youwoduanpian)」,未經許可轉載甚至刪改的,將視作侵權!(關注「有我斷片」,回復關鍵詞「轉載」即可獲取轉載須知)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88/node1559179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