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首富和亞洲首富都看好農業發展,五大商機不可錯過

近日,有媒體報道稱億萬富豪李嘉誠告知同事計劃於明年退休,不再擔任長江和記實業主席的職務。

但隨後長和發言人發言表示,李嘉誠身體健康非常好,現在沒有確切退休時間表,若他已決定確切的退休時間表,將會正式公布。知情人士透露,李嘉誠並未給出明確的退休日期,不過有可能會在90歲生日之前離任。

李嘉誠

7月份將滿89歲的李嘉誠,數十年來一直是全球最富有的億萬富翁之一。《福布斯》雜誌公布的2017年香港50大富豪排行榜上,李嘉誠以313億美元(約2441億港元)凈資產,連續19年蟬聯榜首。李嘉誠的一舉一動都牽動著市場,只不過時至今日,他買賣什麼,和他身體狀況怎樣,都成了市場關注的焦點。

對於金字塔上的頂級富豪來說,有一個人「雖然早已不在江湖,但江湖上依舊有他的傳說」:

他就是微軟前霸道總裁,比爾·蓋茨。

比爾·蓋茨

雖然從微軟霸道總裁的位子上退下來多年,但比爾蓋茨的一舉一動仍受到關注。

亞洲頂級富豪李嘉誠和世界頂級富豪比爾·蓋茨的投資眼光毋庸置疑,在完成各自旗下公司的N輪融資後,近幾年,他們又把目光對準了農業。

美國是一個農業大國,甚至可以稱之為工業化農業帝國,美國農業高科技把雷射掃描、製造蛋白質、農用機器人等新技術利用起來,誕生了五大值得投資的農業領域。美國矽谷的投資人、李嘉誠和比爾蓋茨都紛紛出手投資。

室內種植

美國的一些企業家為了讓耕地面積擴大,便自行開墾,他們利用以前的倉庫或其他建築,將葉菜類植物種植在一排排高低錯落的架子上,所以室內農場在美國不斷湧現。如今,我國的室內無土栽培技術也取得階段性成功,並逐漸發展起來。

立體栽培

三七是雲南的特色名貴藥材,自古以來因不能連作,產量一直有限。早在2015年,昆明聖火藥業(集團)有限公司經過三年的實踐經驗總結獲得三七立體栽培技術,不但實現了三七的連作,而且還實現了三七的工業化、標準化種植,增加了產量,產品內涵藥效成份媲美傳統種植方式。

立體栽培技術只需要更換栽培基質就能夠有效解決三七連作障礙的難題。 傳統三七種植每畝產量平均為270公斤,而採用立體栽培後,一畝實際種植面積是傳統種植面積的1.68倍,每畝大棚畝產三七約450公斤;在達產期可收三七9噸。

更重要的是,三七立體栽培技術不僅化解了連作障礙,而且通過幾年的實驗,在長到一年、兩年半的時候,還分別採樣和傳統種植進行比較,其中有效成份三七總皂苷比傳統的高出40%,完全媲美於傳統種植產品。

替代性食品

現在的消費者愈發熱衷於健康且獨特的食品,而且對牲畜的境遇,以及食品生產過程中水土資源的使用情況更加在意,因此替代性食品越來越熱門。

美國的Hampton Creek、Impossible Foods和Beyond Meat等創業公司正在用植物原料取代動物蛋白質,製造漢堡與蛋黃醬等食品。

來自史丹福的生物化學科學家派屈克·布朗是史丹福大學的一名生物化學教授,為了讓人們用一種環境友好的方式來吃肉,他集結了50 名科學家、廚師和種植農來研發一種吃起來有肉感的漢堡肉餅。經過了五年閉門研發、反覆的實驗,他們最終用植物造出「人造肉」,肉餅的材料來自小麥,大豆植物,椰子,馬鈴薯等植物。

當初,布朗為了得到投資,找到比爾·蓋茨請他試吃「人造肉」。比爾蓋茨表示「我根本不能說出「人造肉」和普通雞肉有什麼區別。」李嘉誠在試吃「假牛肉」漢堡後,立刻投資了千萬美元。

目前,布朗和創辦的ImpossibleFoods公司先後到了7500萬美元和1.08億美元的風險投資。投資該公司的有比爾·蓋茨、李嘉誠match、瑞銀集團、Khosla Ventures和維京全球投資等。維港投資,背後老闆就是李嘉誠。

李嘉誠試吃「假牛肉」漢堡

精細化農業

對很多美國工廠來說,各種有關作物成本、生長速度以及產量的詳細數據這些數據早已成為了標準,可以精確到分鐘。近年來,種植玉米與大豆的農民開始採用這種「精細農業」技術,從而更好地決策,而且這種技術正在全行業推廣開來。

托馬斯·麥克匹克(Thomas McPeek)就在佛羅里達的橙子園裡採用了建築領域的一種雷射掃描技術,這種技術可以精確測量建築物內外的每一處角落。他的公司 AGER Point 利用這種技術開發了一款移動掃描設備,將其配置在小型卡車上一天就可以掃描300英畝的土地,從而分析光照是如何決定作物高度、樹冠密度的,還能判斷哪棵橙樹或哪粒橙子缺水,受到了病蟲害影響。部分農民正在利用由此繪製出的地圖,更準確地澆灌、殺蟲、施肥並處理病株。

農用大型機器

德國的農業科技很先進,很多地方已經實行工業化農業,農業機械化程度很高。德國農業採用流水線種植,幾個人就能維護幾百畝的菜地,有了高科技的幫助,德國農民過上了田園和啤酒的快樂生活。

(視頻時長3:24)

食品安全

隨著近年來重大食品安全問題不斷被曝光,食品安全狀況已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然而從蘇丹紅到三聚氰胺,從抗生素濫用到瘦肉精問題,即使政府和企業從未停止過在食品安全上所做的努力,但食品安全問題卻似乎從未消失。

我國各地都有許多有特色的農產品,目前,阿里巴巴已有對整個農產品進行保真溯源的計劃,如阿克蘇的蘋果、江西贛南的臍橙,阿里巴巴希望將這種模式複製到更多區域,以幫助消費者買到更優質的產品。

褚時健家族旗下兩家公司——新平金泰果品有限公司、雲南恆冠泰達農業發展有限公司,與阿里巴巴集團2015年在雲南玉溪達成戰略合作,雙方致力於推動農產品保真溯源。

褚時健透露,「以網際網路為代表的信息通信技術,能改造各行各業,實現產業重構和資源重組;電子商務促進企業轉型,加快商品流通,實現產銷快速化、便利化,繼褚橙和柚子之後,下一步準備銷售雲南昭通蘋果。」

來源:網易科技、中國僑網、文山三七國際交易市場、農視網、騰訊視頻、網絡

責任編輯:李杭俞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88/node1550849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