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想成為富人,即使不能成為億萬富豪,也想過著衣食無憂,財務自由的日子,老話就說,吃不窮,穿不窮,計劃不到就受窮,其實我們人的一生,我們收入趨勢是也是可預測的。
這根我們生理、經驗、能力和所處行業都有關係。一般來講,35~55這20年是一生的收入高峰期,如果你在這個時間段沒積累足夠退休後30年所需的話……那就,只能靠你生個厲害的小孩啦。
所以如果我們能夠了解我們的收入,才能更好的規劃靠譜的人生。而收入決定你的起點,支出決定你最終的高度。對於大多數在看這段字的小夥伴,包括反思自己,相信很多人之前很少關注自己的支出情況,其實,你一生能花多少錢也是有跡可循的,你造麼?
因為一生的支出規律是基本可以模擬的,我們可以發現有三個高峰期
第一個支出高峰期是30歲~35歲,這一階段的主要指出是成家立室;
第二個高峰期是50歲左右,上有老下有小,年幼的孩子長大外出求學、父母進入老年;
第三個高峰是漫長的養老考驗。對於普通人來說,花錢有一些避不開的羈絆:年輕的時候沒收入,求學和生活的錢由父母出,年紀大了也必然要把錢花在子女身上;60歲以後,收入來源減少,如果沒存購三十年的養老金,就需要子女的支持,相反如果我們老了還能養活自己,那子女在中年時的壓力就會小很多。
理財師經常會說一個專業詞彙,叫「替代率」,社會意義上的養老替代率指的是:退休以後的生活水準和退休前平均開支的比例,一般來說,80%就算是安度晚年的標準啦。但其實,100%甚至更高的替代率才好,越老越要活得舒服才是人類的追求。
所以對於年輕人們來說為了老了以後能活得更加舒服,最好做到以下五點
1、需要什麼買什麼,目不斜視,不要走走逛逛、浪費時間又消磨金錢。
2、為健康和快樂花錢,回報比花在服飾和美容上的更高。
3、別太早為享受花錢,吃點兒苦、繞點兒道以後才能把錢花到刀刃上。
4、花錢買資產,別買折舊,生命只有3個月的東東三個月後再做決定吧。
5、不要根據經濟環境花錢。大環境好就敢花錢、敢負債,美國人民已經拿他們的人生證明了這經驗不好用。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