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投資人打交道是創業者的必修課,融資是個漫長而艱辛的過程。在投資圈中,投資人也都有相同的共性,對於一些項目是不會投資的,選擇投資對象會十分慎重。在投資人眼裡,哪些類型是不願意投資的呢?
1有「天花板」的企業
對於投資來說,獲利是第一位的。企業所處的市場空間也是投資人主要考量的標準,如果沒有足夠的成長空間,股權資本並不感興趣。如果企業所處行業有「天花板」,不可能做大,那麼其他條件再好也不會投。
2非標準商品和無核心競爭力
不投非標準化產品、個性化強的行業。缺乏核心競爭力的項目,即使很賺錢,不是一個正規的企業化運作的項目,投資人也不易青睞。這類非標準產品的企業不是說不能做大和做不好,只是管理有一些難度和不確定性較大。
3以融資作為創業目的
投資人一般不投只有創意的創業者,還會要求創業團隊必須已經獨立註冊和運作,並且創始人創業之心堅定,不輕易被金錢所驅動,只有執著的創業者才會讓不可能變為可能。
4創業者剛畢業沒有任何工作經驗
多數投資不投沒有一點工作經驗的創業團隊,剛畢業的學生沒有工作經驗及商業實踐,成功的機率並不高。在現實中,針對一些技術團隊,投資人都會幫助他們尋找具有商業運營經驗的人加入做高管。
5創業團隊不誠信不和睦
投資即投人,所有投資人都先考慮團隊品德問題。很多著名天使投資人普遍認為,創始人不誠信堅決不投。如果創業團隊關係不和睦,股權分配不合理,很容易在後續的企業發展中出現隱患。
6沒有商業計劃書
BP一般要CEO自己來寫,BP的內容可以團隊一起來討論,但是操刀撰寫的一定是CEO本人,因為寫BP是你重塑商業邏輯的過程,不斷拓延你的創業想法,能讓你想的更縝密,甚至在寫的過程中你會迸發出新的火花,從而有新的商業靈感。
7為了創業而創業,為了風口而風口
有些創業者三年換了四五個方向,也會無理由的從一個行業跨入到當前最熱門的行業,但本身對這個熱門行業卻不熟悉,這種人讓人不好判斷他到底是不是想創業。
8創始人不專注,只會講故事
有些創業者能不斷把一些時髦的詞說出來:大數據、雲計算、高科技、生態圈、平台等等,但卻很難落地。而且目前這種市場環境,初創項目已經很難實現平台化了。投資人都不是傻子,夢想是要有的,但一定要腳踏實地實行。
9不會算好帳的創業者
CEO 也要是會算帳的人,不能拍著腦袋決策。創始人需要關注公司毛利率和數字經濟。懂得計算獲取客戶的成本,轉化率和流失率,還應該具體分析到每個環節,同時進行量化。CEO要會定戰略、重產品、帶團隊、算好帳,一個都不能少。
10對客戶沒有敬畏之心
企業要有原則,一定是對客戶無條件的熱愛,必須把客戶的追求當作你的追求,把客戶的利益當作你的利益,對客戶無條件地呵護。永遠對市場、對客戶懷著敬畏、虔誠的心情。。真正取得客戶的信任與支持,這樣的公司就是賠光了,市場也是認可的。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