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
太極拳的五種技擊方法——打拿沾空透
太極拳的「掤、捋、擠、按、采、挒、肘、靠」稱為太極八法。(俗稱「八法」〉是從外型講的,並非本質。 在應用和訓練中,有些方法很難區分。所以一些太極拳家解釋「八法」,各有各的理解,極不一致。例如,捋、采、挒就很難區分清楚。這些方法在語義上也不完全屬於同一概念範疇,如「肘」與其它方法就不屬同一概念範疇。肘非動詞,肘與拳〔掌、肩、胯是同一概念範疇,如硬作一種技擊屬性有些牽強,那是否還應有拳、掌、肩、胯之類的方法。吳圖南先生總結太極拳最根本的技擊方法有五種,選用打、拿、沾、空、 透五字概括。
現在我們把太極拳技擊方法抽象出攻擊方向、勁路、使用部位、著力部位和敵我虛實狀態五個特徵因 子,分析如下:
攻擊方向:前、後、上、下、側、旋轉;
勁路:直線力、曲線力、合力、力偶、離心力、向心力;
使用部位:手、腕、小臂、肘、上臂、肩、背、 胯;
著力部位:手、腕、小臂、肘、上臂、肩、胸、 肋、背;
敵我狀態:虛、實。
太極拳八法實質上分為兩類: 一類為打,包含掤、擠、按、肘、靠;另一類是沾, 包含采、挒、捋。這八法實際上不能概括太極拳的全部技擊方法。太極拳技擊方法,除了打、沾之外,還有拿、空、透法。打、拿、沾、空、透是完全不相容的五種最根本的技擊方法。
吳圖南先生
「打」,我們定義為直線力作用於剛體的表現。所以技擊表現為實(我)打實(敵〉。太極拳的「打」是廣義的,太極拳講「周身都是手」,即全身的任何部位,如手、小臂、肋、上臂、肩、背、胯、膝、腿、 腳,甚至胸肌部位,接觸敵身的任何部分,只要對方一硬(實)都可以打。例如,在太極推手中,對方雙手搭住我上臂,我聽(感覺)出對方手一硬,就發勁, 用上臂把對方「打」出去。《太極拳論》有「發勁似放箭」,指的就是這種直線力。
「拿」,太極拳之拿不是分筋銼骨、捏穴、抓脈的擒拿術,而是拿勁。這是一種高級技擊方法。我們定義「拿」為跟蹤控制對方變化之力。它是一種曲線力,這是生物力與剛體力學之力不同之點,即有知覺的和 受控制的、方向和力度隨時變化的力。例如,我出手搭住敵身的任何部位,敵為了擺脫被動,不斷變換身形,變化受力點的力度和方向;我則不管敵人如何變化,始終跟蹤堵住敵勁,這就是拿住敵勁。《十三勢行功心解》:「行氣如九曲珠,無往不利。」此句的技擊擊含義即拿勁。
吳圖南先生
「沾」,定義是利用敵我之合力形成的沾粘勁。 沾是太極拳高級勁法,無論「采」、「 挒」或「捋」, 都不是用手指抓住對方,生拉硬拽,而是巧妙地利用敵我之合力。例如,我出左手按敵右胸,敵出右手搭我左小臂向裡封截我的按勁,我隨即提腕用左手背掛住敵右手腕向左後側拉,敵必被我拉著走。從外表看,彷彿我手背有吸力把對方吸住。實質上,是我利用敵向裡橫截之力與我斜掛之力的合力,使敵沿合力方向走。這種沾粘勁不是功夫淺的人能做到的。王宗岳《太極拳論》講「我順人背謂之粘」,必須巧妙利用敵我之合力,使我順敵背。
「空」的定義是反作用力的突然消失。這也是太極拳的高級技擊方法。當敵我形成互頂,一般是我有意造成的互頂,我突然撤掉與之相頂之力,敵突然失去著力點,如大廳斷了支柱,「轟」然崩塌。這時敵有失重感,沿著自己用力的方向跌出。從力學原理分析,力等於質量乘以加速度。當敵失去反作用力時,就沿己力的方向作加速度運動。王宗岳《打手歌》中有「引進落空」即此意。當遇到太極拳高手、搏者被放「空」一下,會有五臟翻騰、噁心之感。
吳圖南先生
「透」的定義是沒有著力點。王宗岳《太極拳論》 有「一羽不能加,蠅蟲不能落」之句,這是一種比喻, 其義是敵人打我而沒有著力點。《宋氏太極功源流支派論》(宋遠橋記)中李道子所傳口訣有:「無形無象,全身透空,應物自然,西山懸磬。虎吼猿鳴,泉清河靜,翻江播海,盡性立命」 。「周身透空」就是說,不管敵人打我之力多麼大,打到我身上就沒有,有如我身體是透空的一般,故這種髙超的技擊之術謂之「透」。如何鍛鍊?吳圖南先生一語道破天機曰: 「透者軸也」,請習者自悟。
以上介紹的都是太極拳的高級技擊之術。何謂「高級」或「上乘」?就是說沒有深厚的太極拳功力水平是用不出來的。許多人寫文章,喜歡自稱是「獻秘」。真正的秘在那裡?實際上,秘密不在於告訴你幾個字或幾句歌訣,或種種說明解釋。真正的秘密在於如何訓練你學到這種功夫。訓練方法是一門科學。要進行科學研究,要做到繼承古人,勝於古人。貢獻此文,目的在此。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88/node1362384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