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驗談》圖解「含胸拔背」

含胸:

心窩以上為胸,胸不可挺,要往下松,兩肩要有向前微合的念頭,但不可有前合之動作事實,能含胸,氣始可下沉於丹田。

拔背:

兩肩中間,大椎骨下,第三節於第四節脊椎骨中間,即身柱穴與陶道穴之間,謂夾脊關,此處有鼓起之意,不可有鼓起之實,同時忘掉雙肩,是謂拔背。否則易為駝背,此法與前法,「含胸」,有相互相成之關聯作用。

當您用力挺胸時,胸骨尾端的劍骨突(紅點部位)會往外凸出。因此想做含胸這個動作,必須將劍骨凸很輕,很柔地微微往內下收,但也須注意不可收得過分,胸肌與肋間肌放鬆,脊背自然地舒展放鬆。能含胸就自然地能拔背。拔背就是放鬆背部的肌肉,拔掉背部的力量。但是,如果劍骨突收得太過分,就如下圖,不是含胸拔背而是彎腰駝背。

我們再來談談「尾閭中正」,什麼時尾閭呢?尾閭就是解剖學上的尾椎骨,尾閭中正在醫學上就整條脊椎骨的中心線要自然放鬆的與地面垂直。

成年人的脊椎骨從側面看是呈拉長的s形彎曲,在腰部的地方向前彎曲,但人類的脊柱骨在嬰兒時期是平直的,等到開始直立走路,為了脊柱的彈性緩衝震動碰撞的壓力以保護腦部,脊柱骨開始呈s形彎曲。除此之外,人類的內臟器官皆位於脊柱前方,有在腰彎處呈s形前凸,也有助於直立身體的重心穩定。人體的重心點丹田也就是為於此腰彎前凸的前下方呢!

尾閭是尾椎骨部分,是位於脊椎骨的最末端,此處有一個生理彎曲,向內向上包挺住生殖、泌尿及大腸系統的器官。也因有此彎曲,彎曲之背部就是兩側臀部的中線,正常情況是微微往後翹起。

那麼,含胸拔背,尾閭中正要怎麼作,教您一個最簡單的方法:請您立正挺胸,一手放在胃部上方,另一手放在丹田(小腹),兩手輕輕地同時往肚臍的方向擠壓,胸部及骨盤(臀部)自然柔順地跟著擠壓方向走,您就可體會一下,含胸拔背,尾閭正中。

如上兩圖,尤其是右圖清楚地表現,當您兩手微微同時往肚臍擠壓,胸部及骨盤骨胳在解剖學上的變化(如綠色箭頭所示)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88/node1361588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