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觀賞魚生病和人生病一樣,也會出現一些先兆,只要我們認真仔細地觀察,也不難分辨。
一,出現浮頭。當人走近魚池(缸)時,魚無動於衷,仍浮在水面吃水(又名叫水、浮頭),靠近池(缸)壁,懶於遊動,給予震動時,才入水中,但不一會兒又浮於水面。

二,遊動緩慢,反應遲鈍,久浮水面不能下沉,或沉於池(缸)底層不能上升,或側臥、倒立水中,或不規則地狂游、打轉,表現平衡失調。

三,離群獨處,遊動緩慢,甚至無力控制游泳進退。背鰭不挺,胸鰭無力少動,腹鰭不敞開,尾鰭無力下垂。不像往日投食時願意靠近主人,餌料吞到嘴裡,一會兒又隨水吐出來。寄生錨頭魚蚤或鯴時,常會縮聚於魚池一角。
四,魚體消瘦,體色變黑或褪色,失去光澤,或有白色或紅色斑點、斑塊,或鱗片脫落、長毛,或鰭條缺損,或黏液增多,或腹部膨大,或肛門紅腫。

五,排泄一種帶白色黏液狀拖得很長而細的糞便,而在魚池(缸)底很少發現有成形的黑(棕)色的糞便。頭部及魚體發黑,腹部出現紅斑,肛門紅腫,擠壓腹部時肛門有血黃色黏液流出。
六,鰓部有充血、蒼白、灰綠色等異常徵象,甚至有腐爛缺損,黏液增多等現象。

七,魚體表面黏液增多,有一層白霜覆蓋周身或出現小白點,或有棉團樣絮狀物和一塊塊白絨毛等。
八,呼吸急促。常浮在水面呼吸,或屢次浮在水面呈深呼吸狀。

九,將魚放在手上,魚眼球在水平方向迴轉活動反應較弱,或完全消失。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