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師心聲—我們的希望僅僅是少些檢查,少些要求,多點工資
昨天,小編和幾位幼兒教師聊天兒,聊到幼教行業和待遇的問題,老師們的話匣子可算是打開了:
「一個小孩兒的學費等於我們的工資了」
「其實我們這行工資又低!有時候家長還很多要求」
「現在工資兩千多,都不知道買什麼」
「幼師的工資太低了!還操心!身心腦都累啊」
「天天在那個環境,工資又低,神經緊張,寒暑假沒工資」
「起碼它工資高點兒我也有動力」
「我挺喜歡我們幼兒園的,老師孩子環境都喜歡,唯獨不滿意工資」
「就連一個地方,不同幼兒園工資都不一樣」
「工資低還要像超人那樣萬能(發狂)」
「幼兒園壓力大、責任大、工資不大」
…
吐槽工資的占大部分,不過也有不一樣的:
「工資待遇是一方面,最主要自己喜歡,
熱愛幼兒教育這份工作,做的舒心、快樂就好」
「工資也不是很低,就是瑣碎的事情太多,一個星期開三次會」
…
之後小編搜索相關數據,顯示如下:
全國的300萬幼兒教師雖然平均工資不到2500元
肩上承擔的卻是4265萬在園兒童的身心健康發展
這樣的現狀下,那些真正熱愛幼教事業的幼兒教師們,該如何保持內心的那份淡定與從容?聽聽學前教育專家蘇婧怎麼講:
我們該如何保持內心的那份淡定與從容?
作者:蘇婧
前不久離世的楊絳先生說:人生最曼妙的風景,是內心的淡定與從容。
這句話引起許多人的共鳴和內心的激盪,我們何以在紛擾的世界真正做到處亂不驚,保持內心的淡定與從容……這或許是每一個人需要面對和思考的問題。
作為一名學前教育工作者,我由此想到幼兒教師,他們在年復一年、日復一日的帶班過程中,在與孩子的互動中,是否需要,又如何在內心保持一份淡定與從容?
最近,我們在對500餘位一線幼兒教師進行調查時發現,近9成幼兒教師認為日常工作事務繁雜,沒有時間靜心觀察孩子。
教育是慢的藝術,安靜的藝術,用心的藝術。
只有遠離喧囂與躁動,保持內心的寧靜與專注,教育才能夠真正「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如何讓教師靜下心來,潛心於教育實踐,無外乎從外部和內部兩個方面因素切入。
1 從內部因素來講
一方面,幼兒教師要了解孩子的特點和學習的真實狀態,努力做到真正尊重、理解孩子,靜待花開。
「靜待花開」不是一個被動、消極的等待過程,而是在尊重孩子並提供支持與幫助的前提下的積極等待和期望。
作為幼兒教師,要有平和的心態,做一個悉心的守護者,耐心的觀察者,有力的支持者,科學的引領者;另一方面,幼兒教師要思考如何面對自我,嘗試與自己交流,與內心對話,從而思考人生的意義、工作的價值,以及如何面對自己的工作等。
顧明遠先生曾向園長們提出這樣的問題:
什麼是幼兒園?
為什麼辦幼兒園?
怎樣辦好幼兒園?
這看似簡單,卻是需要我們認真思考的問題,真正將這些問題思考清楚,許多問題就會迎刃而解。而不斷思考這些問題,才能真正做到「不忘初心」,也才能「方得始終」。
作為教育者,我們要不斷捫心自問,
「我是誰」
「我要做什麼」
「我該做什麼」
「什麼是幼兒最大的需求」
「什麼是家長最大的需求」
這樣一些看似簡單、實則內涵豐富的問題,讓我們在反思與追問中明確教育的要旨,做到務孩子發展之本,求園所發展之實。
2、從外部因素看
各級領導也要考慮如何解放園長、解放教師,將工作的出發點和歸宿放到孩子身上。
作為管理者,要思考如何理解和把握學前教育工作的本質,如何尊重、敬畏教育規律,如何尊重、理解教師,關注教師的內在需要,少些檢查,少些要求,給予一線教師更多寬鬆自主的空間,讓教育工作更加「純粹」,回歸教育的本原,回到自然、真實的狀態,回歸幼兒的生活。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88/node1249433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