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動蝦」與「被動蝦」,趁此單元再把其中的不同深入講解一次。蝦池裡什麼蝦子都有,大蝦小蝦公蝦母蝦…,但你有想過它們肚子餓的程度也不同嗎?將肚子餓的蝦子歸類為「主動蝦」,也就是肚子餓到會主動覓食的蝦子。肚子不餓的蝦子歸類為「被動蝦」,也就是肚子不餓被動覓食的蝦子(你把餌送到我面前,我才會夾夾看,但也不一定會吃下肚)。
釣飄:「等」「主動蝦」
以上這張圖分四個階段。從階段一開始控竿控線往右移動,階段二和階段三,由於勾子線組在水中移動有水的阻力,所以略為彎曲(如果遇到水泡或強烈的水流會更彎曲),直到移動到階段四,才又停下來。讓我們來解釋這張圖的內容,以及要講述的觀念。
由於釣飄本來就是一種放棄就餌層最底下的蝦子的釣法,只等待肚子很餓的大公蝦來覓食(其他族群的蝦子也許想吃也想不到),所以勾子選擇放在蝦子容易出沒的水泡旁,只「等待」肚子餓的大公蝦主動來吃即可。在移動線組時釣飄的勾子會更飄更釣不到,因此大公蝦釣飄,若真要移動線組,抽出水面重新投彈就好。
貼心小叮嚀:相信看完上述解釋,你一定有「我幹嘛放棄就餌層最底下的蝦子?蝦子已經夠難釣了,還要放棄其中一些?」的疑問?原因有二:一是為了讓大公蝦夾餌的瞬間,馬上有相對應的繃力,讓大公蝦誤認為餌在掙扎,激起蝦子獵食的慾望會比較好釣。所以設定釣飄,「標沈繃力」會在大公蝦夾餌時立即對應,不然它可能不現場吃,先夾回熟悉的地方再說,若發生線組拖了就跑,不一定會比較好釣,白白浪費了正吃的好機會。第二設定釣飄,只等待與鎖定肚子餓的大公蝦,在浮標訊號的展現會正常許多、漂亮許多,這對判斷標訊的練習會很有幫助。如果可以選擇,肚子餓的蝦或肚子不餓的蝦,寧願只釣肚子餓的蝦。
釣拖:「掃」「被動蝦」
以上這張圖分四個階段。從階段一可以看出線組過長,設定釣拖,控竿控線往右移動,階段二和階段三是移動的過程,雖然線組略為彎曲,但勾子還是能夠維持碰觸地面的程度。這就是「掃」所有類型的蝦子,當然包含肚子餓和不餓的大公蝦。
優點當然是攻擊範圍大,但是別忘了,大公蝦是戒心很重的,你把餌送上門的時候,它反而會躲。所以你在釣拖「掃」的時候,很容易比例上多數是掃到肚子不餓的大公蝦。在你很費心神作釣的過程裡,其實你是在挑難釣的蝦子釣,吃力又不討好,老話一句如果可以挑選的話,寧願釣肚子餓的主動蝦,浮標的訊號正常又漂亮,起蝦機率較高。
一定會有人抗議:釣拖也可以「等」「主動蝦」啊。話是沒有錯,但是釣大公蝦的時候,你必須要在它對餌攻擊的瞬間,馬上對應繃力,不然它很容易整根浮標被大公蝦拖走(因為你釣拖等待索餌的第一時間沒有對應繃力),讓釣況不順(因為你不一定能夠打的到,要教的不是用巴用打的,要教的儘量是正吃)。能夠做到這樣子的,只有釣飄。
一定還是有人抗議:我釣拖也可以馬上對應繃力啊。只要我時時橫移浮標,隨時把線繃緊,那麼一有標訊的時候,我馬上就可以對應繃力了啊。話是沒有錯,但是你這樣子的釣法,不就是在「掃」了嗎?你大部份只會掃到肚子不餓的大公蝦,所以你要確定是肚子餓的大公蝦來索餌,只能用「等」的。
如果池子裡面蝦底很厚的時候,先釣飄,先「等」「主動蝦」被你釣完了之後,再想辦法「掃」「被動蝦」,萬一蝦底真的很厚,你光釣「主動蝦」說不定就滿載而歸了啦。
貼心小叮嚀:在蝦底很厚的情況之下,會選擇只釣「主動蝦」。這樣子的好處在於:「等」「主動蝦」上勾,所展現出來的標訊,真的比「掃」「被動蝦」的標訊,簡單一百倍。而釣飄就是可以只釣「主動蝦」,放棄釣「被動蝦」,這個觀念釣了很久才領悟到,不一定得要這麼釣,但是這個想法請放在心中,有一天會派上用場的。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