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希望老師知道……」

語恩| 2016-09-04| 檢舉

「沒有寫作業用的鉛筆」,「媽媽經常不在」,一項由小學老師發起的問答遊戲揭開了美國兒童不為人知的煩惱。他們有的生活在貧困中,有的早早失去了親人,失去最堅實的臂膀。

凱爾·施瓦茨(Kyle Schwartz)剛開始在丹佛的多爾小學教三年級時,她想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學生,於是讓他們造完這個句子「我希望老師知道……」

答案令施瓦茨大開眼界。有些學生正在貧困中掙扎(「我希望老師知道 我家沒有寫作業用的鉛筆」);有的學生父母不在身邊(「我希望老師知道有時候我的閱讀日誌沒有簽字是因為我媽媽經常不在」);有的學生雙親中有人被帶走 (「我希望老師知道我想念爸爸,我3歲那年他被驅逐出境回到墨西哥,我們已經六年沒見面了」)。

如今施瓦茨已經執教五年,這一課激勵著她去了解學生們在課堂之外的 處境,從而幫助他們在學校裡取得好成績。去年,她把這一課同其他人分享,引發了轟動,Twitter上的標籤「我希望老師知道」 (#iwishmyteacherknew)迅速傳播開來。其他嘗試這樣去做的老師也獲得了類似的認識。很多老師都給施瓦茨發去了自己學生的回復。

在她新出版的書《我希望老師知道:一個問題如何改變孩子們的一切》(I Wish My Teacher Knew: How One Question Can Change Everything For Our Kids)中,施瓦茨詳細描寫了老師和家庭密切合作是多麼重要。

「我真心希望每個家庭都能知道,教師有多麼希望創造一種社區氛圍,創造與孩子們之間的親密關係,」施瓦茨說。「孩子們如果沒有安全感,覺得自己不受重視,他們就不會好好學習。」

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的梅洛迪·莫裡諾夫(Melody Molinoff)有兩個兒子,分別是9歲和11歲,都在公立學校上學,她同意施瓦茨的觀點。

「父母們把老師視為養育孩子過程中的合作夥伴,我們把巨大的責任放在了教師和學校身上,」莫裡諾夫說。「我一直都希望兒子們的老師能夠了解他們面臨什麼樣的挑戰,了解他們喜歡什麼,就是希望老師能多了解他們一點。」

瑪麗·克萊曼(Mary Clayman)在華盛頓的公立小學教四年級,她說,作為教師,自己也注意到了同樣的事情。

「我迄今教過500多個學生,比起孩子們的乘法除法做得怎麼樣,各年級學生的父母都更想知道孩子在社交和情感方面的情況,」克萊曼說。

在她的書裡,施瓦茨寫道,如果自己能夠更好地了解學生,便可以避免一些錯誤。她有個叫凱瑞斯(Chris)的學生,特別喜歡科學。施瓦茨幫他安排了一個科學主題的夏令營,本以為是幫了他大忙。但她當時不知道,凱瑞斯家境困難,他的父母無法請假帶他去夏令營。

施瓦茨說,對於那些有傷心事的學生們來說,教室可以為他們提供一種支持的環境。她建議學校為那些經歷危機的學生們建立「悲傷與損失」的檔案,有了家庭提供的信息,這些孩子們將來的教師就可以知道他們正在面對什麼樣的困境。

「作為教師,我們知道父母是孩子們最初也是最好的老師,我們希望他們與我們合作,」她說。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88/node1244852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