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國的孩子在幼兒園裡學些什麼?

語恩| 2016-08-14| 檢舉

一位辣媽搜集的各國幼兒園教育特色,雖說很多地方都比較主觀而且片面,但是如果將其當成每個國家幼兒園的抽樣調查,這篇文章挺不錯,希望給老師家長們帶來些許啟發。

美國幼兒園:重視孩子動手能力

美國幼兒一般年滿3歲,如果能夠大小便完全自理、自己吃飯,就可以順利入園,否則會被勸退。3歲之前的孩子可以入託兒所,最小的幾個月就可以入托,但費用比較高。

幼兒園給孩子設置的學習課程不多,大多數是PIay-based(以玩為主),其餘的也以手工和戶外活動居多。幼兒在園時間很靈活,可以在園半天,可以全天,也可以一周選送1—4天不等。接的時間很重要,家長切記要在關園之前到,因為幼兒園有規定,遲到一分鐘就收1~3美元。

在美國,幼兒園的學年在6月底就結束了,在9月份新學年開始之前,各幼兒園是夏令營期,與平時相比增加了不少集體戶外活動。一份3歲幼兒夏令營的內容安排,包括戲水、燒烤、模擬食品大排檔做生意、製作檸檬汁打折廣告牌等,趣味十足。

英國幼兒園:讓寶寶自己探索知識

在英國幼兒園的課堂上,老師很少用講課的方法傳授知識,而是以小組和個別輔導為主,寶寶可以自由選擇做點心、玩電腦、學畫畫或者玩各種遊戲,通過自己的操作和探索得到知識,培養技能。

所有的教學方法都充分體現了兒童主體性的觀念,符合寶寶的心理特點。比如,在讀故事書的時候,讓寶寶裝扮角色來演繹故事、理解情節、體驗人物感情;在解釋「浮」和「沉」意義的時候,讓寶寶在水盆里擺放塑料片、鐵片、紙片進行觀察;用娛樂性軟體,讓寶寶在電腦上通過遊戲認識形狀、數量,學習下棋、走迷宮等……充分滿足了寶寶的好奇心,讓他們體驗到探索的樂趣。

在活動中,老師從不強調答案的唯一性,對寶寶提出的各種解釋,只要有合理因素,或者有想像力,都給予很高評價。

法國幼兒園:將幼兒教育與家庭教育密切結合

將幼兒教育與家庭教育密切結合,是法國幼兒教育的一個特色。大到幼兒園的課程設置、環境布置、活動安排等問題,不是幼兒園說了算,而是充分聽取父母的意見,跟父母委員會一起討論決定;小到每個寶寶在家裡和在幼兒園的情況,老師都利用父母接送時間及時進行溝通,以便在教育上更好地互相配合。

把繪畫和藝術活動引入教學是他們常用的方法。通過用不同的材料與工具畫畫、舉辦木偶戲表演、做角色裝扮遊戲等,來發展寶寶的語言、情感表達、藝術表現和創造性等各種能力。

科學技術活動是他們十分重視的一個方面,隨著寶寶年齡的增長而不斷加強。寶寶在動手動腦的製作、拼拆、修補等活動中,了解事物的屬性、特徵,理解事物之間的關係。

奧地利幼兒園:用童話和音樂培養創造性寶寶

奧地利幼兒園的老師們充分利用童話、太空世界等素材,讓寶寶通過扮演童話人物、自編童話故事、做太空旅遊遊戲等,展開想像的翅膀,同時也促進了創造力的發展。而在想像與現實的比較中,寶寶還掌握了理性的對比方法。

幼兒園裡有專門的手工間,有專供寶寶使用的刨子、鋸子等工具;有專門的廚房,裡面的設備也是適合寶寶使用的。寶寶在遊戲般的勞動中,不僅提高了動手能力,對自己的能力充滿信心,還對社會工作有了感性的認識。

奧地利是一個音樂國,對音樂教育十分重視,幼兒園也是如此。為了培養寶寶的樂感和節奏感,規定音樂老師必須會彈奏吉他,同時老師至少還要會其他一種樂器。但重視音樂教育不是強制孩子學習,不為學習音樂而扭曲孩子自由發展的天性,也沒有「督促」孩子學習音樂(包括樂器)的做法。

他們還將畫畫與詩歌欣賞相結合,鼓勵寶寶為自己的圖畫、雕塑、木刻作品,創作出三言兩語的兒歌來描繪,並朗誦出來。這些似乎是藝術家做的事,可對寶寶說,絕大多數都能勝任這樣的創造性工作。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88/node1217136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