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爸曾經挑戰過各式各樣的釣蝦場,
有一種蝦池的水泡是特別大,
密度又高。如果配重沒調好,
不是整支浮標被捲入水中(配重太重造成浮標浮力太小),就是蝦子來吃,
浮標一點下沈沒有(配重太輕,造成浮標浮力太大沒有標訊)。
當然往後單元會討論配重,本單元要談的是水泡對釣蝦的影響。
如前所述,好像水泡對釣者都是負面的干擾,
其實不然,水泡也可以是正面的幫助,但你要懂得利用它。
水泡在底部水泡噴射點噴出,在升上水面的過程中,
許多小水泡會集結,等到冒出水面時,
往往比底部的水泡大,形成水泡「下小上大」的外推力。
尤其浮標受力面積比線組大,
被外推的效應又再更加強了一些。
所以浮標線組下方是斜的,
也就是當水面下的勾子在水泡噴射點附近,水面上的浮標,
則是被外推到水面冒出區域外的地方。
要達成勾子在水泡噴射點旁(蝦群聚集點),
並不是那麼容易,
浮標必須有特別投遞點及控竿控線的路徑。
以俯視蝦池單一水泡的角度來看
(三個圈圈代表水泡產生往外的漣漪,中間的黑點代表水泡噴射點的中心點),
請將浮標投在1號點,等個5至10秒,
等勾子沈底之後,緩慢彎曲的控竿控線至2號點,
注意路徑不要太靠近水泡冒出來的中心點,
以免勾子被氣泡沖上來,將浮標控至2號點後就「停止控線」,
此狀況水泡會自然的將浮標外推至3號點,
直到推不動停下來。呈現水面下方線組斜斜的,
勾子還在內側的蝦群聚集點。
為什麼要這樣釣?
1水泡旁邊容易蝦群聚集,往此區投彈,起蝦率較無水泡區高。
2由於水泡的外推力強,
如果不是這樣的投彈及路徑,
恐無法使勾子接近水泡噴射點攻擊蝦窟。
貼心小叮嚀:此種釣法必須釣拖,
因為多餘的線組是用來讓水流衝擊,
扣除後變成釣貼,而且勾子必須加重咬鉛,
迫使勾子能沈底貼地,固定在水泡區,
或退而求其次,延緩被沖出水泡區的時間。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88/node1192464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