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遠離這樣愛你的人!

靖語| 2016-07-17| 檢舉

很多時候,

我們為愛付出了一切,

最終卻發現僅僅是感動了自己。

我們為此深感委屈與不值,

其實,劊子手往往就是我們自己。

——國館君按

春秋五霸中的第二位霸主晉文公重耳,在稱霸之前經歷過一段顛沛流離的逃亡生活,跟隨重耳流亡的諸多臣屬中有一個人叫介之推。

當重耳一行逃到衛國的時候,他的一個隨從攜帶所有的物資潛逃了。重耳飢餓難耐,只好向當地的莊稼人討吃的,結果不僅沒討到吃的,還被侮辱了一番。

後來在重耳快餓昏死過去的時候,介之推把自己腿上的肉割了一塊,摻雜野菜一起煮了給重耳吃,才總算保住他一命。

後來重耳回到晉國繼承國君之位,他就是晉文公。在封賞當初跟隨他一起逃難的臣屬時,介之推卻拒絕封賞,帶著自己的母親去綿山隱居了。

晉文公派人搜山,想找到介之推,結果費盡周折也沒找到。後來有人給晉文公出主意:「介之推非常孝順,如果放火燒山,他肯定會背著他的母親逃出來的。」

晉文公真的命人放火燒山,大火燒了三天三夜。火熄滅之後大家發現了抱著一棵大柳樹、已經被燒焦的介之推的屍體。

晉文公後悔不迭,為了紀念介之推,他砍下了那棵大柳樹,做成鞋子穿在腳上,每走一步就念一聲「足下」,以寄託自己的哀思。他還下令將介之推死的這一天定為寒食節,不准百姓舉火做飯。

本來挺讓人感動,充滿正能量的劇情,為什麼一下就成了悲劇呢?

根源在於晉文公太過於自以為是,完全不明白如何才是「愛」的正確表達方式。介之推是慘死在了他愛的屠刀之下。

如果說晉文公是因為自己國君的身份,習慣了高高在上,覺得自己對別人的好就是聖旨,是恩賜,所以別人就該感恩戴德地接受,所以才幹出了這種荒唐事的話。

那其他很多普通人也干出這種以愛之名謀殺他人的行為,我們又該如何解釋呢?

其實流亡回來,晉文公做了國君,介之推隱居深山,兩下本來相安無事,都找到了自己喜愛的生活方式。

但是介之推有個朋友偏偏要站出來為他打抱不平,寫了一首詩貼在皇城門外,暗諷晉文公忘恩負義,這才激起了晉文公一定要找出介之推的執著,也才導致了後面悲劇的發生。

介之推的這個朋友私下肯定覺得自己是最夠義氣,最夠哥們兒的。但這都是他的一廂情願。他從來沒想過介之推真正想要的是什麼,堅守的是什麼。

在我們的身邊,也從來不缺乏這種自以為是、越俎代庖的人。他們以自己覺得「正確」的方式愛著別人,殊不知別人卻倍受煎熬。

有人為了愛付出了一切,奉獻了自我,結果對方撒手了,背叛了,然後就呼天搶地,抱怨自己遇到了人渣,咒罵上天不公平。

有父母為子女操碎了心,付出了自己能付出的一切。結果發現子女不理解,不接納,甚至將自己視為敵人。咱們不是經常會聽到並不缺乏父愛母愛的孩子自殺的悲劇嗎?

很多人覺得自己對朋友從來都是真誠、大方、講義氣,結果發現朋友不知道感恩,甚至有意疏遠了自己。

………………

我們在愛著別人的時候,是否想過對方真正想要的是什麼?真正是對方適合的嗎?如果不是,也許正是因為我們的愛,讓對方難受、煎熬,甚至無法承受,最後走向極端。

愛,本來是世界上最美好的東西,也是讓這個世界之所以變得更美好的東西。

但是,我們不要忘記,每個人都是獨立的生命個體,有他們各自獨特的生命軌跡。他們的思想,他們的人生,不會去複製任何一個人。

哪怕你覺得自己已經站在了金字塔頂上,也不要試圖去將自己的價值觀強加給別人。何況這麼自以為是的人通常都還站在馬里亞納海溝里。

「犬馬皆有養,不敬,何有別乎?」孔子覺得孝敬父母的前提是尊敬他們。其實,無論我們愛什麼人,前提都是先要尊敬別人。

尊敬別人,首先就是要尊敬每個生命的獨立性。我們沒有權利去侵犯這種獨立性,以愛的名義也不行。

所以,真正正確的愛的表達方式是,讓對方以自己最喜歡、最合適的方式活著,我們可以選擇一路同行,但是絕不可以蠻橫操控。

若是一路同行,切勿蠻橫操控。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88/node1176655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