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你騎自行車如何搖車以及搖車容易出現的問題及原因

Asen| 2016-07-06| 檢舉

搖車是騎行的重要方式之一,在騎行中常常被使用。

坐騎像暴走,搖車像小跑!

由於搖車對於腿部肌肉以及其他各部肌肉有要求,

新手不宜經常採用。

進階騎手不妨多採用,改變騎行方式提升肌力,這是一種比較好的選擇。

一、搖車的時機

搖車是一種手段

以下時機適合搖車:

起步:踩踏力量大,起步較快

上坡(含短上坡衝刺、長上坡)

會陰需要休息:坐久了會陰血氣不通,適當時間要站起來活動一下筋骨

髮夾彎上坡:此時速度可能會慢下來,如果坐踩的話效率不高或者需要降低齒比導致速度更慢。

以下時機不適合搖車:

沙石路面:車輛重心控制不好容易摔跤

旁邊半米內有車友:車輛輕微碰撞都可能導致摔跤。

同理其他車友在搖車時不要近距離從他身邊超車。

二、搖車的姿勢

車搖人不搖

最開始體驗搖車的感覺時手不要用力去拉車把,速度放低,

當右腳要踩的時候,車往左邊傾斜;反方向同理。

在較緩的長上坡比較容易練習,平路其次。

要加速衝刺時可以用手拉車把的同時去搖車,

這樣會更大力,但一般不持久。

三、用力方式

站立踩的時候因為是單側受力(坐踩因為有PP坐著卡住座墊,所以感覺不明顯),

此時自行車是會有單方面倒的傾向,

為了克服這個傾向,方式一是用手提車把(腰部側向受力,非必要。新手常犯錯誤),

二將車往反方面傾(即所謂的:搖車)。

搖車的開頭幾腳可同時提拉車把,加大踩踏力度,後腳可勾住腳跳往上提,

這樣可以迅速把速度拉起來,但容易疲勞。

後面是否同時做提拉動作就看個人的體能狀態。

四、搖車的齒比

衝刺時搖車齒比較大,長上坡需要小齒比

搖車的時候,大約需要比正常坐踩增加1-2檔齒比。

因為搖車相對坐踩,作用力增加,

如果保持原來的小齒比,會有踩空的感覺。

一般搖車的踏頻在60-70(即1秒踩1圈)之間比較合適

五、搖車的結束

當爬完一個急陡坡,就要考慮停止搖車,然後加大齒比

若有一塊心律表則更好,心率達到一個位置就該停止搖車,

因為這時身體已經疲勞了,但疲勞感往往會晚幾秒到來。

如果繼續奮力搖車則容易過了頭,導致"爆缸",

不得不放慢速度,甚至下車休息,得不償失。

平時需要多感覺動作和施力技巧,

至少要能連續搖車200米以上才能達到實用的效果。

新手搖車容易出現的問題及原因:

問題1:搖車十幾秒後腰酸

原因:車擺動還不到位就往下踩,導致腰部側向受力,引起腰酸。

正常的姿勢中腰是幾乎不受力的,連續幾公里搖車也不會腰酸,

從一側往另一側搖車時幅度大,動作要迅速,而踩踏過程中車把幅度變化較小。

問題2:膝蓋酸

原因:分前腳膝蓋和後腳膝蓋(踩踏的腳為前腳)。

如果是前腳膝蓋酸,體現為踩踏時覺得酸。

可能仍然是搖車不到位造成發力不幹脆,有「蹲馬步」嫌疑。

如果是後腳膝蓋酸,體現為腳在後面往上走時覺得酸。

表示用力方式不正確,正常來說後腳幾乎是不用力的。

問題3:搖車時方向不易控制

原因:搖車不夠熟練,應多加練習,

因為搖車時車左右擺,容易造成車把不穩。

平時可用較低騎行速度和較大配比(即:小踏頻)去搖,

有充分的時間仔細體會腳、手、腰的用力情況。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88/node1161711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