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線中的大學問,之前都沒注意到過

子線中的大學問,之前都沒注意到過

釣魚,除了技術外,其實還有很多其他因素。隨著氣候、氣溫、釣法、水情、魚情等的不同,子線的長短也隨之要做出相應的變化。釣浮、釣小魚、釣快魚時,子線一般要短,掌握在10-15厘米;釣底、釣較大魚體、釣慢魚時,子線可以適當加長到15-30厘米。子線短,擺幅也短,相纏的空間和可能會減少;子線長,擺幅大,相纏的機率會增大。在一些釣法中,如確實需要長腦線,我們可以通過上移鉛座和墜子來增加擺幅,同樣可以達到長子線的效果。

長子線的優點:餌的擺幅較大,動態誘魚效果好,距鉛墜較遠,隱蔽性好,同時不易斷。缺點是信號傳導損耗大,且傳導較慢。

短子線的優點:傳導迅速,到位快且準確,信號最大,缺點隱蔽性不好,信號有時過多,判斷不易準確。

春釣鯽魚:子線長度20cm--25cm,因這時鯽魚越冬後,剛開始索餌,膽小但貪食,聚魚較慢,卻對活食較為敏感,在這個長度子線擺幅較大,上下鉤餌與子線間在落底前有個自然夾角,便於魚口的吸入,故中魚率較高。適用釣法為搓餌釣底,及搓餌釣接口等。

夏初釣鯽:子線長度15cm--20cmm,因這時鯽魚吃口極好,只要把漂調準確,中魚率很高,且有一定速度。適用搓餌釣底或拉餌釣底。

拉餌釣鯽:子線長度10--12cm,這時主要考慮魚的密度高,追求速度。適用釣法拉餌釣浮。

懸墜跑鉛釣鯽:子線長度5--8cm,為了增強信號傳導及靈敏度,這時一定要採用短子線。

釣鯉:子線長度20--30cm,因鯉魚體較大,警惕性高,採用長子線可有效降低魚體碰線等假信號,同時中魚後,還可提高子線強度。

猾口釣鯽:子線長度18--20cm,這時即可避開一些假信號,同時靈敏度又不至於太低。

釣草:子線長度25--30cm,與釣鯉相同

釣鰱:子線長度25--50cm

還有很多情況下的子線不同長度的用法,在這裡就不一一列舉了,如深水底層釣快鯽15cm子線。淺水鯽12-15cm子線等等。

釣魚用多長的子線並沒有定律,要視水域的深淺、魚的大小、魚吃餌的輕重、上魚的快慢等決定。比如打浮釣快魚時,為了加快兩餌到位的時間,在不影響上魚的情況下,儘量用長度短點的子線;又如釣點水很淺,也要把子線的長度適當縮短;再如水深超過4米,而且垂釣的又是大魚,這時我們就應該用長一點的子線。有兩個韓國人在一大型天然湖垂釣青魚,先是用1米長的子線連續跑魚後,將子線增加到2米,終於成功釣獲多條個體在10~20千克的青魚。由此可見,釣魚中用多長的子線是沒有硬性標準的,要根據不同的魚種、不同的釣法及個人的習慣去選長度更重要的是能在釣魚中善於靈活變通,以多上魚少跑魚為目的。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88/node1156735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