釣蝦能不能順利,
就餌訊號能不能準確呈現這跟水深量測的準確度息息相關,
這篇就用簡單的圖解來說明測量水深及長短鉤配置~

由(圖一)可看出量測水深基本上是要測量短鉤到浮標這段的距離,
要測水深前基本上要先將浮標配重完成,
至於浮標調教為敏感或穩定這端看個人做釣習性和判別浮標的喜好,
總之調水深就是要把鉛片銅柱或銅垂掛在短鉤,
這樣子讓短鉤貼底或者離底1-2公分,長鉤則呈現掛底或飄餌狀態,
這是一般應付公母蝦混合池的水深配置,
若是純公蝦則較建議短鉤離地2-4公分左右,
因為公蝦體型較高,短鉤貼底反而會讓公蝦不易尋餌,
加上若長鉤處於極掛底狀態,容易連餌帶鉤被蝦嘴剪斷(因為長鉤訊號反應較慢,
若蝦子原地吃餌很容易miss訊號),所以釣純公蝦是需要比較敏銳的訊號來輔助判斷!
另外在測水深時除測主釣區
外基本都會加測左右和前後各一至兩點
(尤其到新釣場或不熟悉之釣場做釣時,這功夫不能少),
以了解池底水深分布是否是波浪底或階梯底,作為輔助訊號判斷之依據!
(圖二)是短鉤就餌示意圖,
短鉤就餌訊號明顯強烈,最常出現浮標急沈或滅頂的現象,
但仍須等訊號呈現穩定狀態才能揚竿做合,
因為急沈或滅頂通常都是蝦螯夾餌的第一步,
待浮標沈入一定幅度且不再跳動,
這時以口就餌之機率就很高,所以竿子要拉要挫就是這個時候了...
(圖三)是長鉤就餌示意圖,
長鉤就餌的訊號常常都是浮標微沈或是出現小抖動,
有時伴隨橫移訊號出現,
這時建議用運拖拉法先左右微幅移動測試一下是否有浮標沈降的訊號出來,
若有可以開始引拉誘蝦,判斷走勢或運用秤重法判斷是否揚竿!
不過有時勾到池底死蝦也容易出現微沈訊號,
藉由拖拉測試可以很明確看的出來.

上圖是長短鉤鉤距及展開最長距示意圖,
其實長短鉤張開距離最直接影響到的是雙鉤中蝦率,長鉤和短鉤差距越大,
下水後能張開的距離也越遠,
這有利蝦子就餌習性,通常泰國蝦只要旁邊有其他的蝦子在,
夾到餌的蝦子會先拉餌到旁邊無蝦處,再行就餌,所以兩鉤分的越遠,
越有機會讓同時兩隻蝦就餌而不產生拉餌現象,
所以釣雙弓基本上長短子線要有一定的差距才較可行,
不過長鉤拖越長,反應回來的蝦訊是越不明顯,更容易被盜餌,
所以要考量一隻一隻穩穩釣,
還是要跟老闆拼飲料(雙鉤送飲料是一般釣蝦場都有設定的玩法,
不過現在越來越少蝦場有雙鉤送涼ㄟ,死蝦補活蝦了....)就取決在個人囉!
那長短鉤到底要鉤距多少,子線多長才是恰當,這也是沒人說的準,
只能說找到自己最喜歡且釣的最順手的配置就是最佳配置了,
不過子線長短會影響到的是誘蝦時傳導給餌的力道,
若用很短的子線,那引拉母線誘蝦時力道會很直接,
甚至可能嚇到蝦子,
子線太長又不利揚竿時將鉤子打進蝦殼的力量傳輸,
綜合以上論點且觀釣友常用配置,
大約短鉤都配在15-20公分,
長鉤大約是20-25公分(配更長的也大有人在)!
這只是一般水準,不見得是最佳,
不過依個人經驗,用拖拉釣法時最好還是用較長子線做釣(短20,長25),
使用秤重法時用較短子線配置(短15,長20),
手感倒是比較清楚敏銳,揚竿或挫蝦時也比較順手,提供給大家參考參考~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88/node1153516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